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曲歌辞·太平乐
作者: 张仲素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
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圣明的德行超越千古,皇帝的威严使四方安宁。
百姓如今停止了战争,悠闲的生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德:指帝王的仁德和智慧。
- 超千古:超越了历史上所有的圣明之治。
- 皇威:指皇帝的威严和权威。
- 苍生:指普天下的百姓。
- 息战:停止战争,安定和平。
- 觉时长: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形容生活安逸。
典故解析: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社会安定和繁荣的背景,是对当时皇权和德治的一种赞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盛世,诗中所提到的“圣德超千古”与“皇威静四方”均是对唐太宗李世民等明君的褒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乐府诗为主,内容多涉及社会现象和民生疾苦,语言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百姓安乐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太平乐》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百姓安乐的赞美,展现了盛世的气象。首联“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以宏伟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形象,强调了皇帝的德行和威严,使得国家在千古之中显得独特而辉煌。这种赞美不仅是对皇权的拥护,更是对社会和谐的呼唤。
次联“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则转向民生,描绘了百姓在和平时代的宁静生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无事觉时长”一语,生动地传达出百姓在安定环境中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
总体来看,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安宁与动乱的鲜明对立,抒发了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对贤明统治者的感激之情,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德超千古”:强调皇帝的德行之高,超越历史上所有的圣明之治,表明了对理想君主的崇敬。
- “皇威静四方”:描述皇权的威严使得四方安宁,体现了帝国的统一与稳定。
- “苍生今息战”:指出百姓在和平时期不再战斗,体现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期待。
- “无事觉时长”:反映出在安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悠闲,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圣德”与“皇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超千古”,强调了德行之伟大。
- 比喻:将社会安定与和平的状态比作“无事”,传达出民众心态的满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歌颂治国有道的明君,强调在其统治下,国家安定、百姓安乐,表现出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对贤明统治者的感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德: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及其仁德之治。
- 皇威:代表皇权的威严和强大。
- 苍生:象征百姓,体现出民众的安危与幸福。
- 息战:象征和平的到来,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圣德超千古”是指什么?
A. 诗人的才华
B. 理想的统治者的德行
C. 古代的战争 -
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现出社会的安定?
A. 比喻和拟人
B. 对仗和夸张
C. 排比和反问 -
诗中提到“苍生今息战”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珍视
C. 对皇权的反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描绘了战乱与和平的对比。
- 《登高》 by 杜甫: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诗词对比:
与《春望》相比,《太平乐》更侧重于对安宁状态的歌颂,而《春望》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传达出对和平的向往,后者则反映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