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苑行二首》

时间: 2024-12-31 04:51:45

回雁高飞太液池,新花低发上林枝。

年光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不知。

春风淡荡景悠悠,莺啭高枝燕入楼。

千步回廊闻凤吹,珠帘处处上银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苑行二首
作者: 张仲素

回雁高飞太液池,新花低发上林枝。
年光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不知。
春风淡荡景悠悠,莺啭高枝燕入楼。
千步回廊闻凤吹,珠帘处处上银钩。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归来的大雁高高飞翔于太液池上,新开张的花朵低低绽放在上林的枝头。
年华在各处都值得欣赏,而人们却常常对春天的美好无所觉知。
春风轻柔,景色悠然,黄莺在高枝上歌唱,燕子飞入楼台。
千步的回廊中能听到凤鸣,珠帘处处挂着银色的钩子。

注释:

  • 回雁:归来的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池塘,意象典雅。
  • 新花低发:新开的花朵低垂着,形象生动。
  • 年光:时间流逝的光阴。
  • 莺啭:黄莺在高枝上鸣唱,形象生动。
  • 千步回廊:长长的回廊,象征着园林的美丽与悠长。
  • 凤吹:凤鸣声,寓意美好和谐的环境。
  • 珠帘:珠帘悬挂,形象优雅。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回雁”和“凤吹”均可视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吉祥与春天的到来。“太液池”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唐代的园林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见长。其诗风细腻、清新,擅长营造优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诗人以生动的自然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

诗歌鉴赏:

《汉苑行二首》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以“回雁高飞太液池”引出场景,给人一种高远而清新的感觉。诗中通过“新花低发上林枝”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花木繁茂,生机盎然。接着,诗人感慨“年光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不知”,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享受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美好。接下来的描写中,春风轻拂,莺歌燕舞,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最后的“千步回廊闻凤吹,珠帘处处上银钩”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展现出园林的华丽与宁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回雁高飞太液池”:归来的大雁在池塘上空飞翔,象征春天的来临。
    • “新花低发上林枝”:新开的鲜花低垂着,展现生机。
    • “年光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不知”:时间在流逝,春天的美好却常被人忽视。
    • “春风淡荡景悠悠”:春风轻拂,景色悠然自得。
    • “莺啭高枝燕入楼”:黄莺在高枝上歌唱,燕子飞入楼阁,生动描绘春日的景象。
    • “千步回廊闻凤吹”:长廊中传来凤鸣声,意境悠远。
    • “珠帘处处上银钩”:珠帘高挂,增添了华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生机勃勃的状态进行了生动描绘。
    • 拟人:黄莺歌唱、燕子飞翔,赋予生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传递了“珍惜时间,享受生活”的人生哲理,渗透出对美好自然的感悟与珍视。

意象分析:

  • 回雁: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重生。
  • 新花: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莺与燕:描绘了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 珠帘:象征着富贵与华美,增添了诗的优雅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回雁”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来临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2. “莺啭高枝燕入楼”中的“燕”指的是哪种鸟?

    • A. 麻雀
    • B. 燕子
    • C. 大雁
    • D. 黄莺
  3. 诗中提到的“太液池”是指什么?

    • A. 自然湖泊
    • B. 皇家园林中的池塘
    • C. 小溪
    • D. 田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张仲素与王维的自然诗作,张仲素的诗歌以细腻生动的描写见长,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深远和哲理的探讨。两者虽然皆描写自然,但风格各有特点,张仲素更显轻快,王维则显沉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