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

时间: 2024-09-19 22:10:48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

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

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

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
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
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
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的夜晚,仙客在金色的殿堂中举行庆典,元辰与各方神灵汇聚在玉京。优美的歌声在紫府中回荡,雅致的乐曲从高层的城楼传出。钟磬的声音交杂在一起,随着微风飘荡,音响显得格外清晰。空灵的乐声弥漫在无尽的空间中,断断续续的乐音在耳边萦绕。舞鹤纷纷聚集,流云却静止不动。谁能知道在这繁华的街巷中,尘世间的人们都在仰望着这遗留下来的神圣声音。

注释:

  • 仙客:指神仙或天界的客人。
  • 金箓:道教中象征神秘的法器。
  • 元辰:元宵节时指天上星辰的聚会,象征吉祥。
  • 紫府: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 :一种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
  • 舞鹤:指神仙的舞蹈,形象优美。
  • 九陌:指城市的街巷,象征繁华的尘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擅长描写天人合一的境界,作品常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佳节,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宵节的庆典为背景,展现了一个人间与仙界交融的美妙夜晚。诗人通过对美好音景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开篇的“仙客开金箓”便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庄严的氛围,金箓一词既指代道教法器,又象征着神仙的聚会,瞬间提升了全诗的意境。接下来的“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则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节日的欢愉和灵动,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时空交融的和谐。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此句描绘了音乐与自然的交融,音符随着微风在空中游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最后几句“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将人间的繁华与仙界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脱离尘世的渴望。结尾的“尘俗仰遗声”更是将诗人对世俗的淡漠与对神圣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仙客开金箓”:仙人开启法器,营造神秘氛围。
    • “元辰会玉京”:元辰的聚会在玉京,象征着吉祥。
    • “灵歌宾紫府”:灵动的歌声在紫府中响起。
    • “雅韵出层城”:美妙的乐曲从高层城楼传出。
    • “磬杂音徐彻”:钟磬声与其他乐声交融,逐渐传遍。
    • “风飘响更清”:音乐在微风中飘荡,愈加清晰。
    • “纡馀空外尽”:音乐的余音在空中延续。
    • “断续听中生”:乐声时断时续,仿佛在耳边萦绕。
    • “舞鹤纷将集”:仙鹤在空中翩翩起舞。
    • “流云住未行”:流动的云彩静止不动。
    • “谁知九陌上”:谁能知道在城市的街道上。
    • “尘俗仰遗声”:人们仰望着神圣的余音。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仙客”比喻神仙)、拟人(“风飘响更清”暗示风有灵性)、对仗(“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对尘世喧嚣的超然,体现了诗人那种追求宁静与美好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仙客:象征神秘与高雅,代表着理想中的境界。
  • 金箓: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神秘与祝福。
  • 灵歌:音乐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与欢愉。
  • 舞鹤:象征自由与灵动,代表着超脱与宁静。
  • 九陌:尘世的象征,代表繁华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仙客开金箓”中的“金箓”指代什么? A. 金色的箍
    B. 道教的法器
    C. 童话中的器具
    D. 书法的用具

  2. 诗中“流云住未行”表达了什么意境? A. 云彩飞驰
    B. 云彩停留
    C. 云彩消散
    D. 云彩变形

  3. “尘俗仰遗声”中的“尘俗”指的是: A. 乡土
    B. 繁华的世事
    C. 自然界
    D. 仙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张仲素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超脱与仙境的描绘,展示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关注人际情感与亲情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主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