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闺思二首》

时间: 2025-01-01 11:40:11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闺思二首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碧色的窗前,斜月洒下柔和的光辉,我愁苦地倾听寒蝉的鸣叫,泪水湿透了衣襟。梦中分明看见关口的景象,却不知道哪条路能通向那遥远的金微地方。秋天的夜晚静谧无云,断续的鸿雁声传到清晨。我想寄去征衣询问消息,却得知居延城外又有军队调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窗:青色的窗户。
  • 斜月:倾斜的月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清幽。
  • 寒螀:寒蝉,秋天的象征,常引发思乡之情。
  • 关塞:指边关的关口。
  • 金微:指遥远的地方,象征着归属或思念的对象。
  • 居延城:古代边防重镇,象征着战争与离愁。

典故解析

  • 居延:历史上为重要的军事防线,诗中提及的“移军”暗示着战争的频繁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常常表达离愁别绪,反映社会动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对国家和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秋闺思二首》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诗人在静谧的秋夜,通过碧窗斜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中的“愁听寒螀泪湿衣”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思念,寒蝉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乡情。梦中见关塞,更是勾起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战乱的担忧。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寄去征衣询问消息,却又得知“居延城外又移军”,表现了对战争的无奈与无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忧伤与思念,揭示了士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窗斜月蔼深晖:描绘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月光洒在窗前,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氛围。
  2. 愁听寒螀泪湿衣:通过“寒螀”的声音引发心中愁苦,泪水浸湿衣襟,体现了深厚的思乡之情。
  3. 梦里分明见关塞:梦中见到边关,说明诗人心中对家国的牵挂。
  4. 不知何路向金微: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表现了对归属地的渴望。
  5. 秋天一夜静无云:描绘秋夜的宁静,暗含内心的孤寂与忧虑。
  6. 断续鸿声到晓闻:鸿雁的叫声断断续续,象征着思乡之情绵延不绝。
  7. 欲寄征衣问消息:想通过征衣来寄托情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8. 居延城外又移军:反映战争的频繁,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担忧,使人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深晖,生动形象。
  • 拟人:寒螀的声音似乎在诉说,使情感更为贴近。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关心以及对战乱的忧虑,展现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窗: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斜月: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情感。
  • 寒螀:秋天的象征,引发思乡情。
  • 鸿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承载着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螀”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虫鸣
    b) 秋天的蝉鸣
    c) 春天的花香
    d) 夏天的雷声

  2. “欲寄征衣问消息”中“征衣”的意义是什么? a)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b) 对战争的关注
    c) 对故乡的怀念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张仲素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张仲素更加强调对战乱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兄弟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