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丰先生西游之作》

时间: 2025-01-04 10:49:33

孤云秀壁共崔嵬,倚壁看云足懒回。

睡眼剩潮寒绿洗,醉头强为好峰抬。

山僧煮茗留宽坐,寺板题名卜再来。

有愧野人能自在,尘樊束缚久低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云秀壁共崔嵬,
倚壁看云足懒回。
睡眼剩潮寒绿洗,
醉头强为好峰抬。
山僧煮茗留宽坐,
寺板题名卜再来。
有愧野人能自在,
尘樊束缚久低徊。

白话文翻译:

孤云在高崖上静静地漂浮,
我倚着崖壁看着云彩,懒得回头。
睡意残留,眼前的寒气像是被洗净的绿色,
我醉眼朦胧,勉强抬起头来欣赏美丽的山峰。
山中的和尚煮茶让我悠闲地坐下,
寺庙的木板上题写我的名字,期待下次再来。
我感到一丝愧疚,像野人那样自在,
却被尘世的枷锁束缚,长久以来徘徊不前。

注释:

  • 孤云:漂浮的云,象征孤独和自由。
  • 秀壁:秀美的山崖,形容自然的壮丽。
  • 倚壁:靠着山壁,表现一种惬意的状态。
  • 睡眼:朦胧的眼神,形容困倦。
  • 寒绿:指清冷的绿色,可能是指山间景色或植物。
  • 醉头:醉酒后头脑模糊,无法清晰思考。
  • 山僧:寺庙中的和尚,象征出世的修行者。
  • 煮茗:煮茶,表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 寺板:寺庙中的木板,常用于题字或记录。
  • 卜再来:预测再次来访的愿望。
  • 尘樊:尘世的束缚,象征困扰和烦恼。
  • 低徊:徘徊不前,表现内心的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约1100年),字伯思,号龙溪,宋代诗人、文人。其诗风清新高远,擅长山水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南丰时,表达了他对山水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自在。诗中描绘了他在山中寺庙的闲适生活,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和南丰先生西游之作》是一首充满山水意境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诗的开篇描写孤云与高崖,营造出一种清逸的氛围。倚墙而望,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接着,诗人用“睡眼剩潮寒绿洗”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疲惫与清新交织的感受,表达出一种复杂的内心状态。

在“醉头强为好峰抬”句中,诗人虽醉眼朦胧,却仍努力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显示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后半部分通过山僧煮茶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衬出他对尘世的愧疚和束缚感。在“有愧野人能自在”一联中,诗人自我反思,发现自己被尘世的烦恼所困扰,无法做到真正的自由和洒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折射出诗人内心对自在与束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云秀壁共崔嵬:描绘孤云与高崖相伴,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2. 倚壁看云足懒回:诗人靠着山壁看云,表现出惬意的状态和对现状的满足。
  3. 睡眼剩潮寒绿洗:睡意朦胧,寒气袭人,景色如新洗般清晰。
  4. 醉头强为好峰抬:醉酒模糊中仍努力欣赏美丽的山峰,体现出对美的追求。
  5. 山僧煮茗留宽坐:和尚煮茶,代表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6. 寺板题名卜再来:在寺庙木板上题写名字,期待再次来访。
  7. 有愧野人能自在:表达对野人自在生活的羡慕,内心的愧疚。
  8. 尘樊束缚久低徊:被世俗束缚,反映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云”比喻诗人的孤独与自由。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倚壁看云”“醉头强为”,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烦恼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云:象征自由与孤独。
  • 秀壁: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清新。
  • 山僧:象征出世的修行者,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寺板:象征人生的留念与期待,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云”象征着什么? A. 自由与孤独
    B. 繁华与喧嚣
    C. 幸福与宁静

  2. “倚壁看云足懒回”中的“懒”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疲惫
    B. 兴奋
    C. 失落

  3. 诗人对尘世的感受是: A. 自在
    B. 被束缚
    C. 享受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表现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李白《夜泊牛津》:在孤独中追求自由与理想,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中对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展现出各自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