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食杨梅三首
曾几
年年梅里见诸杨,
火齐堆盘更有香。
风味十分如荔子,
何妨盛著绛纱囊。
白话文翻译:
每年在梅树下,总能看到丰盈的杨梅,
火红的杨梅堆在盘子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它的味道如同荔枝一般鲜美,
不妨用绛色的纱囊来盛装。
注释:
- 年年:每年。
- 梅里:梅树下,指杨梅生长的环境。
- 火齐:红艳的样子,火红的颜色。
- 风味:指味道。
- 荔子:荔枝,一种鲜美的水果。
- 绛纱囊:红色的纱袋,形容盛放食物的精致容器。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荔子”一词,指的是荔枝,这是一种在中国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美味水果,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杨梅和荔枝的对比,突出了杨梅的美味,意在赞美杨梅的独特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固,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写了每年夏季杨梅成熟时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这美味水果的喜爱之情。可能是在一个杨梅丰收的季节,作者对生活的满足感与对自然美好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四句展现了杨梅的美味,极具生活气息。开头两句通过描写杨梅的外观和香气,唤起读者的味觉和嗅觉,而后两句则将杨梅与荔枝相提并论,强调其味道的鲜美。作者用“绛纱囊”来盛放杨梅,生动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呈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杨梅的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对美食的喜爱,也暗含了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梅里见诸杨:每年在梅树下总能见到杨梅,表现出杨梅丰收的景象。
- 火齐堆盘更有香:火红的杨梅堆在盘子中,香气四溢,渲染了杨梅的美味和诱人之处。
- 风味十分如荔子:杨梅的味道与荔枝相仿,突出了杨梅的美味。
- 何妨盛著绛纱囊:何不把这些美味的杨梅装在绛色的纱囊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梅的美味比作荔枝,增强了读者对杨梅美味的感知。
- 对仗:在字句结构上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歌颂自然馈赠的美味,表达了对生活中小确幸的欣赏与珍视,同时展现了作者的洒脱与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 杨梅:象征着丰收与美味,代表了自然的馈赠。
- 荔子:作为对比,强调了杨梅的独特与美好。
- 绛纱囊:用来盛放美好事物,象征着对生活的珍视与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几
C. 苏轼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荔子”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A. 美味的杨梅
B. 美好的事物
C. 生活的苦涩
D. 自然的馈赠 -
“绛纱囊”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形容杨梅的颜色
B. 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C. 描述杨梅的生长环境
D. 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梅》 - 杜甫:描写杨梅的诗作,表达对自然美味的赞美。
- 《梅花》 - 王安石: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将曾几的《食杨梅三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自然物产的赞美,后者则表现了对孤独情感的抒发,两者都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