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10 00:33:15

人间何处难忘酒。

素秋令节逢重九。

步_绕东篱。

金英烂漫时。

折来惊岁晚。

心与南山远。

一盏此时休。

高怀何以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张抡 〔宋代〕
人间何处难忘酒。
素秋令节逢重九。
步绕东篱。
金英烂漫时。
折来惊岁晚。
心与南山远。
一盏此时休。
高怀何以酬。

白话文翻译:

人在何处,难以忘怀那美酒。
素雅的秋天正值重阳节。
我在东篱边绕行,
金色的菊花正盛开。
摘一朵来,惊动了岁末的宁静。
我的心却与南山遥远。
此时举杯休息,
我该用什么来回应这高昂的情怀呢?

注释:

  • 何处:哪里,指代人间的各处。
  • 难忘酒:指酒的美好与陶醉,难以忘怀。
  • 素秋:清冷的秋天,形容季节的素雅。
  • 重九:指重阳节,阳历九月九日。
  • 东篱:东边的篱笆,指的是菊花的生长环境。
  • 金英:金色的花朵,通常指菊花。
  • 惊岁晚:指时间的流逝,惊动了晚秋的宁静。
  • 心与南山远:心情向往南山,表达一种遥远的理想或情感。
  • 一盏此时休:此时举杯休息,暗示酒的享受。
  • 高怀何以酬:高尚的情怀该用什么来回报或回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抡,字子文,号兴山,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张抡以其清雅的词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重阳节时,表达了对美酒的怀念以及在金秋时节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节日,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常常与思乡、思友的情感相联系。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充满秋意和人生哲思的词作。开头以“人间何处难忘酒”引出,言语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酒成为连接过往与现实的媒介。接着,通过“素秋令节逢重九”,诗人将时节与情感紧密结合,重阳节象征着长寿与团圆,给人以温情的回忆。
“步绕东篱,金英烂漫时”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秋天景象,金色的菊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这一段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融合,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
然而,随着“心与南山远”的出现,情感的基调发生了转变,诗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遥远,仿佛心灵无法真正归属。结尾处“一盏此时休”与“高怀何以酬”,再次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面对美好的事物与高尚的情感,应该如何回报和回应。整首词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何处难忘酒:诗人开篇即设问,表明酒的美好难以忘怀,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素秋令节逢重九:重阳节的到来与秋天的素雅相结合,突显节日的氛围。
  • 步绕东篱:描绘诗人在东篱边徘徊,暗示对自然的亲近。
  • 金英烂漫时:金色的菊花盛开,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折来惊岁晚:摘花的行为似乎打破了秋天的宁静,暗示岁月的流逝。
  • 心与南山远:心境的遥远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一盏此时休:此刻举杯,体现一种享受与放松。
  • 高怀何以酬:反思人生的高尚情怀,留下思考的余地。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心与南山远”)、拟人(“金英烂漫时”)、对仗(“一盏此时休”与“高怀何以酬”)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内心之间的矛盾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快乐与回忆。
  • 东篱:代表自然与生活的归属感。
  • 金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辉煌。
  • 南山:象征着理想与远方。
  • 重阳:文化中的团圆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心与南山远”中,“南山”象征什么?

    • A. 家乡
    • B. 理想
    • C. 朋友
    • D. 未来
  3. 诗中所描写的花是什么?

    • A. 桃花
    • B. 菊花
    • C. 玫瑰
    • D. 兰花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理想
  3. B. 菊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抡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抡更多地注重自然景象与内心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源—宋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