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晓
作者: 陆游 〔宋代〕
初见天窗一点明,
旋看晓色到檐楹。
衾裯温暖留残梦,
鸟雀呼鸣报快晴。
虽喜心随年愈老,
却愁事与日俱生。
平川漫漫烟芜绿,
筋力犹堪给耦耕。
白话文翻译:
晨光初露,天边透出一丝微光,
转眼间,晨曦已洒满屋檐。
温暖的被褥里,依依残梦犹在,
鸟儿在鸣叫,报晓时光将要晴好。
虽然心中喜悦,随着岁月渐渐衰老,
却愁苦的事情,随着日子不断增多。
平坦的田野上,烟雾缭绕,绿草如茵,
我的体力仍能支持着耕作的劳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窗: 指天边的光亮,象征黎明的来临。
- 晓色: 早晨的光色,表示清晨的明亮。
- 衾裯: 指被褥,表示温暖的睡眠环境。
- 鸟雀: 指鸟类,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耦耕: 指夫妻一起耕作,象征团结与努力。
典故解析:
-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春日景象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赞美相呼应,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南宋时期的国破家亡,因此其诗歌常常充满爱国情怀与对人生的思考。陆游的诗作多以豪放、清新、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春晓》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的高峰期。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晨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衰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春晓》是一首描绘春晨景色的诗,诗中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初见天窗一点明”,让人感受到晨曦的微弱和新的开始,紧接着“旋看晓色到檐楹”,则描绘了光线逐渐强烈的过程,展现出春天的温暖与明亮。接下来的“衾裯温暖留残梦”,表现了温馨的睡眠状态,和对往昔梦境的依依不舍。鸟鸣声传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然的和谐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衰老与烦恼的反思,“虽喜心随年愈老,却愁事与日俱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最后两句“平川漫漫烟芜绿,筋力犹堪给耦耕”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尽管年岁已高,依然愿意为生活而努力耕耘。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见天窗一点明: 描绘清晨微光初现的情景,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旋看晓色到檐楹: 光线逐渐强烈,照亮了屋檐,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化。
- 衾裯温暖留残梦: 温暖的被褥让人留连,暗示内心的依恋与梦境的美好。
- 鸟雀呼鸣报快晴: 鸟儿的鸣叫传达春天的到来,象征生命的复苏。
- 虽喜心随年愈老: 尽管感到快乐,但年龄的增长让人感到忧伤。
- 却愁事与日俱生: 心中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表现了诗人的忧虑。
- 平川漫漫烟芜绿: 描绘广阔的田野与绿草,表现自然的美丽。
- 筋力犹堪给耦耕: 尽管年老,身体仍能支撑耕作,表达对生活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 “初见天窗”比喻晨光,形象生动。
- 拟人: “鸟雀呼鸣”赋予鸟雀以人的情感,表现自然的生机。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虽喜心随年愈老,却愁事与日俱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反思,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又有对衰老与烦恼的无奈。表现了生命的美好与不易,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曦: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被褥: 表现温暖与安全感。
- 鸟雀: 生命与活力的象征。
- 田野: 代表着自然的富饶与人类的耕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晓》一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陆游
- D. 白居易
-
诗中“鸟雀呼鸣”的作用是什么?
- A. 表达孤独
- B. 报晓春天
- C. 体现宁静
- D. 描绘夜景
-
“筋力犹堪给耦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绝望
- B. 对生活的坚持
- C. 对年华的感慨
-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晓》与杜甫的《春望》均描写春天景色,但《春望》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春晓》则侧重于个人生活的感慨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两位诗人的不同情怀与视角。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