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时间: 2025-01-17 08:3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书
作者:陆游
平生爱客如爱书,
力虽不逮意有余。
门前车马久扫迹,
老病又与黄卷疏。
人情冷暖可无问,
手不触书吾自恨。
今年入秋风雨频,
灯火得凉初可近。
年过七十眼尚明,
天公成就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
夜窗父子读书声。
白话文翻译:
从小我就像爱待客一样爱读书,
虽然力气不及,但志向却很充足。
门前车马的痕迹早已被扫去,
而我因年老体弱与书本渐行渐远。
人情的冷暖我不必去问,
我不摸书本自己就感到懊恼。
今年秋天风雨频繁,
灯火开始凉爽,正好靠近。
我已年过七十,眼睛仍然明亮,
老天爷让我这个老书生得以安享。
虽然旧业已衰但仍不跌落,
夜晚窗前父子共读书声。
注释:
- 爱客如爱书:将对待朋友的热情比喻为对书籍的热爱。
- 力虽不逮意有余:虽然身体力行的能力不如意,但心中的志向依然充沛。
- 门前车马久扫迹:门口的车马早已不再,暗示社交生活的减少。
- 黄卷疏:古代书籍以黄纸为卷,疏远的意思指与书本的关系疏远。
- 人情冷暖可无问:对人情世故的冷暖不再关心。
- 灯火得凉初可近:秋天的夜晚,灯光让人感到凉意,适合读书。
- 夜窗父子读书声:夜晚窗前,父子一起读书的声音,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农,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一生致力于报国,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擅长表达对国家、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陆游晚年,通过个人的阅读体验,表达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对人情冷暖的感触,反映了他在年老体弱时仍坚持读书的决心与精神。
诗歌鉴赏:
《读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陆游对书籍的深厚感情,以及与书籍相伴的孤独与坚持。诗的开头便以“平生爱客如爱书”一语道出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强调了书籍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诗人以“力虽不逮意有余”表达了他尽管年老体弱,但对读书的热情和追求依然不减,显示了其坚持学习的精神。
“门前车马久扫迹”一句,诗人反思自己的社交生活日渐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逐渐疏远,表现出老年人的孤独感。而“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则揭示了他对人情世故的冷漠,和对未能接触书籍的懊恼,突显了书籍在他生命中的独特地位。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夜景,体现出读书时的宁静与安逸。最后,诗人以“年过七十眼尚明”自豪地宣告自己在高龄仍能保持明亮的视力,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永不止息的信念。整首诗充满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定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爱客如爱书:从小就热爱书籍,犹如对待朋友一般。
- 力虽不逮意有余:虽然力量不如年轻时,但内心的愿望依然充足。
- 门前车马久扫迹: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访客,社会交往的减少。
- 老病又与黄卷疏:年老体弱使得与书本的关系变得疏远。
- 人情冷暖可无问:对世事的冷暖不再关心。
- 手不触书吾自恨:不接触书本感到懊悔与失落。
- 今年入秋风雨频:描绘了秋天的气候,暗示心境的变化。
- 灯火得凉初可近:灯光的凉意让人感到适合读书的氛围。
- 年过七十眼尚明:年纪虽大,但视力依然清晰。
- 天公成就老书生:上天眷顾,让自己仍能读书。
- 旧业虽衰犹不坠:虽然知识有所衰退,但仍旧热爱学习。
- 夜窗父子读书声:父子共读书声,体现了家庭的亲密与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比作朋友,表现其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较好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即使在年老体弱之际,仍然不忘学习,体现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和对家庭温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籍:象征知识与智慧,体现个人追求。
- 车马:象征社交活动的繁华与热闹,反映现实的孤独。
- 秋风雨: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灯火:象征知识的光明,提供温暖的学习氛围。
- 父子:象征家庭与传承,突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在《读书》中是如何看待书籍的?
A. 视为朋友
B. 视为负担
C. 视为奢侈品
D. 视为工具 -
诗中“年过七十眼尚明”表达了什么?
A. 年龄与学习无关
B. 年龄的衰老
C. 视力的衰退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读书》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书籍和学习的热爱,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坚持,而王维则更注重友谊和送别的情感,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