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17 10:48:13

晴日溪山春可数。

水绕池塘,知有人家住。

寻日寻花花不语。

旧时春恨还如许。

苦恨东风无意绪。

只解催花,不解催人去。

日晚荒烟迷古戍。

断魂正在梅花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日溪山春可数。水绕池塘,知有人家住。
寻日寻花花不语。旧时春恨还如许。
苦恨东风无意绪。只解催花,不解催人去。
日晚荒烟迷古戍。断魂正在梅花浦。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日子里,溪水环绕着山峦,春天的景色真是可以细数。水边的池塘旁,隐约知道有人居住。
我寻寻觅觅,想要找到花儿,却发现花儿默默无言。往年的春天的遗恨,依旧如旧时那样。
我苦恼于东风的无情,它只懂得催促花开,却不懂得催促人离去。
傍晚时分,烟雾弥漫,迷漫了古老的戍楼。我的魂魄正萦绕在梅花盛开的岸边。

注释:

  • 可数:可以细数,形容春天的景色美好而清晰。
  • :知道,隐约感受到。
  • 寻日寻花:寻求美好的日子和花朵,表达对春日的向往。
  • 苦恨:痛苦的遗憾或怨恨。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无意绪:没有情感,没有思绪。
  • 荒烟:荒凉的烟雾。
  • 古戍:古老的边防哨所,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断魂:失去魂魄,形容因思念而感到心灵的痛苦。

典故解析:

“梅花浦”可以联想到梅花的高洁和孤傲,它常被文人用来象征坚韧和纯洁。诗中的“东风”也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在此却引发了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诗人,以其精美的词作著称。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情思缠绵。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创作于春季,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当前情感的无奈,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情感的失落。开篇便以“晴日溪山春可数”引入,展现出一个春光明媚的场景,随后转入对花朵的追寻,却发现“花不语”,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诗中反复提到的“春恨”与“东风无意绪”,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无情对立,展现出一种惆怅的情怀。结尾处“断魂正在梅花浦”,更是将思绪凝聚在孤独的梅花盛开之地,令人倍感伤感。整首词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给人以很大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日溪山春可数:描绘出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景色清晰可见。
  • 水绕池塘,知有人家住:水环绕着池塘,隐约感到有人居住,营造出宁静的乡村气氛。
  • 寻日寻花花不语:诗人四处寻找花朵,花朵却默默无言,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旧时春恨还如许:往年的春天的遗恨依旧如故,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 苦恨东风无意绪:痛苦地抱怨东风没有情绪,只知道催花开。
  • 只解催花,不解催人去:东风只懂得催促花儿绽放,却不理解对人的催促。
  • 日晚荒烟迷古戍:傍晚的烟雾弥漫,遮掩了古老的戍楼,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断魂正在梅花浦:我的心灵在梅花盛开的岸边徘徊,表达了对梅花的依恋和对往事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比喻为催花的无情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其的怨恨。
  • 对仗:如“苦恨东风无意绪”与“只解催花,不解催人去”,形成了优美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往事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日:象征着美好、希望。
  • 溪山:自然的和谐美。
  • :代表爱情、青春、生命的短暂。
  • 东风:春天的象征,亦是离别的隐喻。
  • 梅花浦:孤独与高洁的象征,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程垓
    • C. 杜甫
    •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夏天
  3. “苦恨东风无意绪”中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惆怅
    • D.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往事的怀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细腻情感。
  • 苏轼《蝶恋花·春景》:虽然同样使用了“蝶恋花”的题材,但展现了更为豪放的笔触和大气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