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琴僧》
时间: 2025-01-06 04:22:13意思解释
赠琴僧
作者: 林放 〔宋代〕
原文展示
霜林凋落云影垂,
朔风猎猎鼓寒威。
偶来禅房访虚寂,
上人为我弹金徽。
此调悠悠泯千载,
今日忽闻一嗟咨。
上人所弹不在指,
我亦非于耳听之。
霜天玉磬敲清晓,
夜月秋声动翠微。
举世纷纷爱筝筑,
寂寥古意谁能知。
过门不是钟期子,
慎勿汗漫调朱丝。
白话文翻译
霜打的树林凋落,云影低垂,
北风呼啸,仿佛在鼓动着寒冷的威力。
偶然来到禅房,探访那份虚寂,
上人正在为我弹奏着金色的琴声。
这悠扬的旋律可以超越千载,
今天我突然听到一声叹息。
上人所弹的乐曲并不在于指尖,
我所感受到的也不是耳中所听。
霜天清早,玉磬敲响,清脆悦耳,
夜晚的月光与秋声在翠微间交融。
整个世界纷纷扰扰,皆爱筝声与筑曲,
寂寞的古韵却无人能懂。
经过这扇门并不是钟期的子,
小心不要随意调弄那朱色的丝弦。
注释
- 霜林: 秋冬季节霜冻后光秃的树林,象征凋零。
- 朔风: 北风,寒冷的风。
- 禅房: 佛教僧侣修行的地方。
- 金徽: 比喻美妙的琴声。
- 悠悠: 悠长的,形容音乐的绵延。
- 玉磬: 古代打击乐器,清脆的声音。
- 朱丝: 古琴的丝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放,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思想和对自然、音乐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秋冬交替之际,诗人偶然造访一位琴僧,因琴声而生感慨,表达了对传统音乐和古典文化的敬畏与珍视。
诗歌鉴赏
《赠琴僧》通过描绘诗人与琴僧的相遇,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霜林凋落”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凋零的氛围,这不仅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随着“上人为我弹金徽”,琴声的出现带来了生机与灵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艺术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此调悠悠泯千载”,表达了音乐穿越时空的永恒性,让人感受到即使千年过去,古老的旋律依然动人心弦。然而,诗人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在思考音乐背后的哲学意义:“上人所弹不在指,我亦非于耳听之”,这句话表明音乐的真谛在于内心的感悟,而非仅仅是外在的技巧。
后面几句描绘了清晨的玉磬声和夜晚的秋声,带有一种清雅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最后,诗人感叹世人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反衬出自己对古典音乐的孤独理解,强调了对古意的珍视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音乐的美好与人生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林凋落云影垂: 描绘了秋冬时节的景象,营造冷清的环境。
- 朔风猎猎鼓寒威: 寒风呼啸,增强了环境的寒冷感。
- 偶来禅房访虚寂: 诗人偶然到访,表达宁静的禅意。
- 上人为我弹金徽: 琴僧为其演奏,展现音乐的魅力。
- 此调悠悠泯千载: 音乐的悠扬能穿越时间。
- 今日忽闻一嗟咨: 感受到音乐的感叹,引发思考。
- 上人所弹不在指: 强调音乐的内涵与表达。
- 我亦非于耳听之: 诗人对音乐的感悟超越了听觉。
- 霜天玉磬敲清晓: 清晨的乐声清脆悦耳。
- 夜月秋声动翠微: 夜晚的景象与乐声相融合。
- 举世纷纷爱筝筑: 世人热衷于流行音乐。
- 寂寥古意谁能知: 对古典音乐的孤独感叹。
- 过门不是钟期子: 强调音乐的珍贵与稀有。
- 慎勿汗漫调朱丝: 提醒不要轻易对待音乐。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徽”比喻美妙的琴声。
- 对仗: 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将音乐赋予生命,表现其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探讨了音乐的永恒与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对现代音乐流行文化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林: 代表凋零与冷清,象征人生的无常。
- 琴声: 代表艺术的永恒与内心的共鸣。
- 玉磬: 清脆悦耳,象征纯净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霜林”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凋零
- C. 温暖
-
上人所弹的音乐主要在表达什么?
- A. 技巧
- B. 内心感悟
- C. 流行趋势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朱丝”,其意为?
- A. 用于提醒
- B. 比喻流行音乐
- C. 表达喜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琴歌》-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林放的《赠琴僧》与李白的《琴歌》均以音乐为主题,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感悟,后者则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