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第八十五》

时间: 2025-01-04 11:07:46

畏途随长江,万里沧茫水。

游子去日长,壮心不肯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行第八十五
文天祥

畏途随长江,万里沧茫水。
游子去日长,壮心不肯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在长江沿岸行走的艰难,面对浩瀚无边的水面,游子在离去的日子里感到时光漫长,但心中壮志依然不减。


注释:

字词注释:

  1. 畏途:害怕的路程,这里形容路途的艰难和遥远。
  2. 随长江:随着长江而行,表示行走的方向。
  3.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4. 沧茫水:广阔而无边的水面,形容长江的浩瀚。
  5.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通常指年轻人或游子。
  6. 去日长:离家的日子漫长,感到时间的流逝。
  7. 壮心不肯已:壮志豪情依然未减,不愿停止追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游子”一词常常在古诗中出现,表达离乡游历的主题,特别是在《静夜思》中,李白也表达了类似的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时期的著名抗元诗人和政治家,以其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著称。他在元朝入侵南宋时,积极参与抵抗,最终被俘,后被杀。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文天祥身处危境,面临外敌的侵扰,内忧外患交加,诗中所表达的壮志未酬和对未来的思考正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江行第八十五》是文天祥在动荡年代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抗争精神。开篇以“畏途随长江”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漫长旅途的畏惧,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安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万里沧茫水”描绘了长江的浩瀚与无边,水的形象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他所面对的艰难险阻。

“游子去日长”中的“游子”一词让人感受到文天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离家在外的游子常常思念故土,这种情感在诗中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壮心不肯已”更是诗的高潮,展现了他虽身处逆境,却依然怀有不屈的斗志,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忧伤向坚定转变,展现了文天祥饱含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和感召力。通过对长江的描绘,诗人不仅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在呼应着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彰显出一种民族的悲壮与豪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畏途随长江:诗人感到行走在长江边的路途艰难,内心产生畏惧。
  2. 万里沧茫水:长江水面辽阔无边,象征着前方的挑战和不确定。
  3. 游子去日长:游子在远离故乡时,时间似乎变得漫长,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4. 壮心不肯已:尽管环境恶劣,但诗人的壮志豪情依旧,显示出一种坚持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游子”的孤独与“壮心”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
  • 意象:长江的浩瀚象征着人生的艰难旅途,而“游子”则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 夸张:通过“万里”形容水的辽阔,强调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渺小与无助。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困境中不屈的斗志和对国家的忧虑,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坚持与奋斗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长江:象征着浩瀚的自然,亦代表着人生旅途的艰辛。
  2. 游子:象征着离乡在外的游子,传达出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3. 壮心: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的“游子”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游玩的年轻人
    B. 离乡在外的人
    C. 回家的旅行者

  2. 诗中“万里沧茫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绝望与无助
    C. 希望

  3. “壮心不肯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想放弃
    B. 坚持不懈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感,但文天祥的诗更加强调了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在宁静夜晚的思念与孤独。两者在情感上都表现出对故土的珍视,但文天祥更关注的是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奋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天祥全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