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雨游荐福寺》
时间: 2025-01-06 11:3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雨游荐福寺 黎廷瑞 〔宋代〕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白话文翻译: 在孤亭中小憩,兴致未减,与友人一同长久地坐在蒲团上。 林间半边的翠绿被晴天的露水打湿,满院的秋香在晚风中散发着寒意。 凭吊古迹,抚摸着碑文阅读,好奇心驱使下借阅藏经观看。 回程的船上不要笑我过于清狂,能写出佳句向来比做官更有价值。
注释:
- 小瀹:小憩,短暂的休息。
- 孤亭:独立的亭子。
- 兴未阑:兴致未减。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常用于打坐或冥想。
- 空翠:指林间的翠绿色。
- 晴露:晴天的露水。
- 秋香:秋天的香气。
- 吊古:凭吊古迹。
- 扪碑字读:抚摸着碑文阅读。
- 藏经:佛教经典。
- 清狂:清高而狂放。
- 得句:写出佳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字美周,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但从诗中内容推测,可能是作者在游览荐福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黎廷瑞在雨天游览荐福寺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古迹的凭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清高狂放的性格和对文学创作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天游览荐福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诗中“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雨后清新的气息和秋天的凉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后两句“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对清高狂放性格的自豪。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 解析:诗人在孤亭中小憩,兴致未减,与友人一同长久地坐在蒲团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 解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雨后清新的气息和秋天的凉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 解析:体现了作者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抚摸碑文和借阅藏经,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 解析: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和对清高狂放性格的自豪,认为写出佳句比做官更有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林空翠湿晴露”中的“空翠”比喻林间的翠绿色。
- 拟人:如“满院秋香吹晚寒”中的“吹”字赋予秋香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如“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中的“小瀹”与“共为”,“孤亭”与“长岁”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古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清高狂放的性格和对文学创作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孤亭:象征孤独与宁静。
- 蒲团:象征修行与冥想。
- 空翠: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 晴露:象征雨后的清新与生机。
- 秋香:象征秋天的气息与凉意。
- 碑字:象征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
- 藏经:象征知识的宝库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瀹孤亭兴未阑”中的“小瀹”指的是什么? A. 小憩 B. 小酌 C. 小步 D. 小看
- “半林空翠湿晴露”中的“空翠”比喻什么? A. 天空 B. 林间的翠绿色 C. 空气 D. 空白
- “归舟莫笑清狂绝”中的“清狂”指的是什么? A. 清高而狂放 B. 清贫而狂妄 C. 清洁而狂热 D. 清晰而狂野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黎廷瑞《九日雨游荐福寺》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黎廷瑞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文化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黎廷瑞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黎廷瑞的诗歌风格。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黎廷瑞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