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16 22:3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前度几相逢。此日游从乐不同。竹阁荷亭欢聚处,雍容。如在蓬莱第一宫。夜半月朦胧。秉烛东园风露中。明日匆匆还入浙,忡忡。却把音书寄远鸿。
白话文翻译:
这次相逢与之前几次相遇的情景大为不同。今天的游玩欢声笑语,竹阁和荷亭都是欢聚的地方,显得格外雍容华贵,仿佛身处于蓬莱仙境。夜深月色朦胧,我在东园中点燃蜡烛,感受到风露的清凉。明天我将匆匆返回浙江,心中充满惆怅,却只能把音信寄托给远方的鸿雁。
注释:
- 前度:以前,之前的。
- 几相逢:几次相遇。
- 此日:今天。
- 游从乐不同:游玩的情趣和快乐与往日不同。
- 竹阁荷亭:指竹楼和荷花亭,是聚会的地方。
- 雍容:形容气度优雅、从容。
- 蓬莱第一宫:指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美好的境地。
- 夜半月朦胧:夜深时分,月光朦胧。
- 秉烛:手持蜡烛。
- 东园:指东边的园子。
- 风露中:在风和露水的环境中。
- 匆匆还入浙:急匆匆地返回浙江。
- 忡忡:形容心中忐忑不安。
- 音书寄远鸿:将音信寄托给远方的鸿雁。
典故解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美好、理想的境地。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表达志向或理想的追求。
- 鸿雁:常被用作信使,寄托思念和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他的词风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清幽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南乡子》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欢聚之后所作,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快乐与即将分别的惆怅。其间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南乡子》通过描绘与友人的欢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开头的“前度几相逢”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并非常有,而“此日游从乐不同”则表达了此次相聚的特殊意义。诗中通过“竹阁荷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
“夜半月朦胧”一句,写出了夜晚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蜡烛的微光与月色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而“明日匆匆还入浙”则是一种对即将分别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不确定。“却把音书寄远鸿”则是对友谊的寄托,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这首词不仅有着优美的景色描写,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欢聚与离别之间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度几相逢:回忆之前的几次相遇。
- 此日游从乐不同:今天的游玩和欢乐与以往不同,情感更为深厚。
- 竹阁荷亭欢聚处,雍容:描述聚会的环境,显得优雅安详。
- 如在蓬莱第一宫:形容聚会的美好程度,像是在仙境中。
- 夜半月朦胧:夜晚的月光模糊,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秉烛东园风露中:在东园中,烛光与清风露水相伴。
- 明日匆匆还入浙,忡忡:明天匆匆返回,心中不安的情绪。
- 却把音书寄远鸿:只好将思念寄托给远方的鸿雁,表达无奈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欢聚比作蓬莱第一宫,突出聚会的美妙。
- 拟人:月朦胧、风露中,给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欢聚之后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阁:象征宁静和优雅的聚会场所。
- 荷亭: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蓬莱:象征理想的境界和美好的愿望。
- 明月:象征思念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前度几相逢”意思是?
- A. 以前的相遇
- B. 未来的相遇
- C. 不再相遇
- D. 只相遇一次
-
“明日匆匆还入浙”中“匆匆”指什么?
- A. 慢慢
- B. 急匆匆
- C. 不在乎
- D. 轻松
-
“音书寄远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 A. 大雁
- B. 美丽的鸟
- C. 远方的信使
- D. 所有鸟类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葛长庚的《南乡子》在意境上更显宽广,前者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欢聚与离别。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