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云居得张龙湖相公书》
时间: 2025-01-01 17:5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精舍岧峣隔翠微,我来便觉世情违。
疏灯照雨檐花落,短鬓临风木叶稀。
白雁虚疑千里信,青山容得几人归。
诗成正在钟鸣后,独立空庭揽旧衣。
白话文翻译:
我的小屋高耸在青翠的山间,来到这里便觉得与世俗的情感格格不入。稀疏的灯光照着雨中的檐角,花瓣一片片飘落;短发在风中轻轻拂动,树叶也稀疏得很。白雁在空中飞翔,似乎怀疑着千里的消息,青山又能容纳多少人归来呢?诗作完成时正值钟声响起,我独自站在空旷的庭院中,拢起旧衣。
注释:
- 精舍:指简陋的居所,这里指作者的隐居之所。
- 岧峣:高耸的样子,形容山势。
- 翠微:青翠的山色。
- 疏灯:灯光微弱。
- 照雨檐:照着雨水滴落的屋檐。
- 白雁:指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音信。
- 钟鸣:指寺庙或道观的钟声,常用作时间的标志。
- 揽旧衣:指回忆往昔,旧衣为旧时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峻,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隐居之后,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疏离感。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志,诗中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的依恋。
诗歌鉴赏:
《寓云居得张龙湖相公书》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精舍岧峣隔翠微”直接描绘了诗人居所的风景,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世情的感受逐渐深化,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疏灯照雨檐花落”,这里的意象充满了雨夜的静谧,灯光微弱,花瓣飘落,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感。短发随风而舞,木叶稀疏,恰似诗人此时的心境,孤独而又清新。诗人用“白雁虚疑千里信”来象征远方的思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表现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最后两句“诗成正在钟鸣后,独立空庭揽旧衣”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创作后的一种孤独感与对过去的回忆,空庭的情景与旧衣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精舍岧峣隔翠微:描绘隐居之所的高耸与周围青翠的自然景色。
- 我来便觉世情违:表达了作者到此之后与世俗生活的格格不入感。
- 疏灯照雨檐花落:细腻描绘了雨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短鬓临风木叶稀:描绘了风中飘动的短发与稀疏的树叶,象征着诗人的孤独感。
- 白雁虚疑千里信:用白雁象征远方的信件,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青山容得几人归:反问青山能容纳多少归人,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
- 诗成正在钟鸣后:表明诗人完成创作的时刻,钟声响起象征时间的流逝。
- 独立空庭揽旧衣:独自站在庭院中,回忆往昔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雁象征音信,青山象征归属。
- 拟人:灯光、花落、树叶,都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色彩。
- 对仗:诗的结构紧凑,使用了对仗的技巧,如“诗成”与“钟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逃避,以及在宁静中对过往的怀念,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精舍: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
- 白雁:象征思念和信件。
- 青山:象征归属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白雁”象征什么?
- A. 归属感
- B. 思念与音信
- C. 自然景观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
- A. 对世俗的热爱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 C. 对朋友的思念
-
“短鬓临风木叶稀”中的“木叶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孤独感
- B. 春天的到来
- C. 自然的繁荣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但更多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强调了孤独与自饮的豪放,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施峻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