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鹦鹉》

时间: 2025-01-16 22:22:14

绿襟缃翼赤栏东,双立双栖入画中。

纵炫羽毛休见妒,为能言语却争工。

堂前报客声相应,陇首思乡梦不同。

枉自含愁频对舞,何须玉粒恋雕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襟缃翼赤栏东,双立双栖入画中。
纵炫羽毛休见妒,为能言语却争工。
堂前报客声相应,陇首思乡梦不同。
枉自含愁频对舞,何须玉粒恋雕笼。

白话文翻译

两只鹦鹉,绿衣黄翅,飞来赤栏的东边,
双双立在一起,双双栖息,恰似入了画卷中。
即便它们的羽毛炫丽多彩,也无须为此妒忌,
只因它们能言善语,才格外引人争赞。
堂前报客的声响与之相应,
而我在陇首却是思乡的梦境,截然不同。
白白地含着愁绪,频频对舞,
何必恋恋不舍于那玉粒雕笼呢?

注释

  1. 绿襟缃翼:形容鹦鹉的衣襟(羽毛)是绿色的,翼是黄色的;“缃”指的是淡黄色。
  2. 赤栏东:这里的“赤栏”指的是一种带有红色的栅栏,东边象征着方向。
  3. 纵炫羽毛:即使羽毛炫丽夺目。
  4. 报客声相应:指的是鹦鹉在报告来客,声音与周围环境相应。
  5. 陇首思乡梦不同:陇首指的是山岭,诗人抬头望向远方,思乡之情显得格外深沉。
  6. 玉粒恋雕笼:玉粒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雕笼则是对自由的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师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尤其擅长通过动物的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诗人借助鹦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鹦鹉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二鹦鹉》是一首通过描绘鹦鹉形象而寄托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选取了两只鹦鹉作为主要意象,借此展现生命的活力和对自由的渴望。鹦鹉以其鲜艳的羽毛和灵巧的言语,成为了诗中生动的象征,它们的双栖双立不仅展现了和谐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诗人在描绘鹦鹉的美丽时,提出了一个深层的思考:即便鹦鹉的羽毛再炫丽,也不能掩盖其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其“报客声相应”与“思乡梦不同”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诗人虽然身处于繁华的环境中,却难以摆脱思乡之情的困扰,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最后,诗人以“何须玉粒恋雕笼”作结,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依恋可能会导致对自由的放弃,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探讨了自由、孤独与思乡的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襟缃翼赤栏东:描绘鹦鹉的色彩,设置了生动的画面。
  • 双立双栖入画中:鹦鹉的形象似乎进入了一幅画卷,生动而美丽。
  • 纵炫羽毛休见妒:即使羽毛鲜艳,也不必嫉妒他者的美丽。
  • 为能言语却争工:因其能言善语,受到关注与赞美。
  • 堂前报客声相应:鹦鹉的叫声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营造了热闹的气氛。
  • 陇首思乡梦不同:诗人心中思乡的情感,与周围的欢快形成对比。
  • 枉自含愁频对舞:即便心中有愁,仍旧努力表现得欢快。
  • 何须玉粒恋雕笼:质疑对美好事物的执念是否值得,暗示束缚与自由的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鹦鹉与人类情感相联系,展现其象征意义。
  • 拟人:鹦鹉的行为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双立双栖”与“报客声相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自由与束缚、孤独与思乡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通过鹦鹉的描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鹦鹉:象征自由、美丽和灵巧,同时也代表孤独和思乡。
  2. 绿襟缃翼: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活力。
  3. 玉粒雕笼: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鹦鹉的羽毛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绿色和黄色
    • C. 蓝色
  2. 诗人对鹦鹉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羡慕与妒忌
    • B. 赞美与思考
    • C. 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束缚的留恋
    • B. 对自由的向往
    • C. 对美好的执念

答案

  1. B. 绿色和黄色
  2. B. 赞美与思考
  3. B. 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通过月光的意象展现出孤独的感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毛师柱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