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

时间: 2025-01-06 06:36:27

鬓边忧绪已千端,谁唤扁舟下濮干。

落日明舡剑如电,勇心触拨到楼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魏了翁的《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

鬓边忧绪已千端,
谁唤扁舟下濮干。
落日明舡剑如电,
勇心触拨到楼兰。

白话文翻译:

头发鬓角的忧愁已经有千种,
谁来呼唤小船驶向濮水边?
落日映照着明亮的船,剑光如电,
勇敢的心触动着远方的楼兰。

注释:

  • 鬓边:指头发的鬓角处。
  • 忧绪:忧虑和烦恼的情绪。
  • 扁舟:小船。
  • 濮干:濮水的岸边。
  • 落日明舡:夕阳下的明亮小船。
  • 剑如电:形容剑光闪烁,快速如电。
  • 楼兰: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名,象征遥远和异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安,号竹客,宋代诗人,长于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前夕,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寄托,同时也寄情于自然与历史,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这首《将至古渝虞宪以三绝同端午节见寄用韵为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的“鬓边忧绪已千端”,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活的多重烦恼。诗人用“谁唤扁舟下濮干”表达了对友人的呼唤与期盼,渴望有一只小舟,能带着自己的思念驶向友人所在的地方。接下来的“落日明舡剑如电”,用落日的景象与明亮的船只象征着希望和勇气,展现了诗人面对忧愁时的坚强与果敢。而“勇心触拨到楼兰”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了远方,通过楼兰的意象,传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也暗示着追求与探索的勇气。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将个人的忧思与对友人的祝福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鬓边忧绪已千端:这一句开头即引入了个人的情感,显示出诗人的忧愁已经积累到了极点。
  2. 谁唤扁舟下濮干:在忧愁之中,诗人渴望有人能呼唤船只,让他能够远行,寻找慰藉。
  3. 落日明舡剑如电:通过落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气氛,暗示着勇气与决心。
  4. 勇心触拨到楼兰: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体现了对远方的向往及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如电”,将剑光比作电,形象生动,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诗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远方的国名(楼兰),构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边: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忧愁。
  • 扁舟:象征着归属感与思念的寄托。
  • 落日:象征着希望的余晖,暗示着勇气与决心。
  • 楼兰: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日明舡剑如电”中的“剑如电”是比喻还是拟人?

    • A. 比喻
    • B. 拟人
    • 答案:A
  2. “谁唤扁舟下濮干”中,濮干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船
    • B. 濮水的岸边
    • 答案:B
  3. 本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 A. 失落
    • B. 思念与勇气
    • 答案: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
  3. 《魏了翁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与欣赏魏了翁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