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山倥侗生紫凤曲》
时间: 2025-01-17 10:05: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蟾帖天流素光,玉峰仙人吹紫凰。
紫凰离群发孤啸,思入寒云悲怨长。
余音嘶风崖石裂,梅花飞春堕香雪。
冯夷宫中龙夜愁,鲛人学语声幽修。
江波淡淡寒不流,七十二峰凝暮秋。
急管繁弦不须数,转羽移商调尤古。
空山野人踏哮虎,隔竹江妃泣秋雨。
有时无声似有声,欲与彩凤相和鸣。
秦王女儿去不返,碧海三山梦魂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境界,开头描写了银色的月亮在天空中流淌着清冷的光,玉峰上的仙人吹奏着紫色的凤凰。紫凤凰孤独地发出悲啸,思绪飘入寒冷的云层,愁苦而漫长。余音在崖石间嘶鸣,梅花在春天飞舞,香雪纷纷飘落。冯夷宫中,龙因夜深而感到忧愁,鲛人学习人语,声调幽怨。江水微澜,寒意袭人,七十二座山峰在暮秋中凝固。急管与繁弦的乐曲无需计数,转动的羽管和古老的调子令人心醉。空山野人踏着寒虎,竹外泪声传来,江妃为秋雨而哭泣。有时无声却似有声,想要与彩凤和鸣。秦王的女儿离去后再也不归,碧海三山的梦断了魂。
注释
- 银蟾:指月亮,因其形状像蟾蜍,常用以喻月。
- 素光:清冷的光辉,形容月光的洁白。
- 玉峰:高山,带有仙气,象征着超凡脱俗。
- 紫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高洁。
- 思入寒云:思绪飘向寒冷的云层,表现出孤独与愁苦。
- 冯夷:传说中的仙女,常与龙相关联,象征着高洁与忧愁。
- 鲛人:传说中的水中生物,常与悲伤的歌声有关。
- 急管繁弦:形容音乐的急促与丰富。
- 七十二峰:指山脉,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观。
- 秦王女儿:暗指历史上的悲剧,象征着失去与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神话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孤独与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的“银蟾”与“玉峰”,营造出一个清冷而超凡的境界,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紫凰离群发孤啸”,则直接表达了孤独感。诗中的音乐元素,急管与繁弦的交织,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尽思索。
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十分细腻,梅花与香雪的意象,不仅富有视觉美感,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冯夷与鲛人的描绘,融入了神话色彩,突显了诗人对美好与悲哀的双重感受。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而不失深刻,音韵的和谐更是为情感的表达增添了力度。
最后,诗歌的结尾提到的“秦王女儿去不返”,则是对历史悲剧的感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梦的破灭。这种凄凉的情绪,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沉,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月光与仙人的意象,突出清冷与高洁的氛围。
- 第二联:紫凰孤独的啸声,表现出诗人的内心苦闷。
- 第三联:余音嘶鸣,梅花飞舞,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美好,却又与愁苦相对。
- 第四联:冯夷宫与鲛人象征着仙界与人间的交织,体现出对美好声音的追求。
- 第五联:江水微澜与山峰凝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境界。
- 第六联:音乐的急促与古老,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第七联:野人与虎,竹外泪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孤独感。
- 第八联:无声与有声的对比,表达了内心与外界的隔阂。
- 第九联:历史的悲剧,暗示着对失去的哀伤与对未来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蟾”比喻月亮,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鲛人学语”,赋予了生物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如“急管繁弦不须数,转羽移商调尤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神话,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失去与理想的追求,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分析
- 银蟾:象征着清冷与孤独,暗示月亮的孤寂。
- 紫凰:代表美好与理想,然而又孤独无依。
- 梅花:春天的象征,同时也传达了生命的脆弱。
- 冯夷与鲛人:象征着人间与仙界的交错,体现出对美好声音的渴望。
- 江水与七十二峰: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壮丽与静谧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银蟾”指的是哪个天体?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行星
-
“紫凰离群发孤啸”中的“紫凰”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与美好
- C. 战争
-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秦王女儿”代表了什么?
- A. 理想
- B. 失去与离别
- C. 战斗
- D.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平与李白的诗歌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苏平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常体现豪放的情怀。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的差异,反映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