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示汤弟子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原文展示:
子欲济民非为己,我贪修道不忧贫。
直须勉强方成业,只恐因循易老人。
白话文翻译:
这位弟子想要帮助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我却只想修炼道理,对贫穷毫不在意。
只要努力奋斗,才能成就事业,唯恐因循守旧容易让自己变老。
注释:
- 子:指弟子。
- 济民:帮助人民,指施恩于百姓。
- 非为己:不是为了自己。
- 贪:贪恋,渴望。
- 修道:指修行、修炼道理。
- 忧贫:担心贫穷。
- 勉强:努力、奋斗。
- 成业:成就事业。
- 因循:墨守成规,沿袭旧习。
- 易老人:容易让人变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中体现的“济民”思想与中国古代儒家学说有关,强调施惠于民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表达对道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社会动荡时期,张继先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弟子的教诲,强调修道与济民的关系。
诗歌鉴赏:
《示汤弟子》是张继先在面对弟子时的教诲,体现了师者的责任与教育的意义。诗中“子欲济民非为己”一句,强调了真正的仁者应当心系他人,而非只图个人利益。接下来的“我贪修道不忧贫”则表达了诗人追求道理、心灵丰盈的态度,即使经济上拮据,也不影响其内心的富足。
“直须勉强方成业”说明了成就事业需要努力,反映了张继先对弟子的鞭策,鼓励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懈奋斗。而最后一句“只恐因循易老人”则警示弟子,过于依赖习惯和旧有的模式,容易陷入惰性,导致心智的衰老。整首诗凝练而深刻,表达了对道理追求的执着和对社会责任的承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欲济民非为己”:弟子想要帮助百姓,并非出于自私。
- “我贪修道不忧贫”:我只追求修道,对金钱的贫乏无所畏惧。
- “直须勉强方成业”: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成就事业。
- “只恐因循易老人”:唯恐因循守旧使自己变得迟钝和老化。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前后对照清晰。
- 隐喻:将“济民”与“修道”作为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暗含哲理。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倡导追求理想的精神和对旧习惯的警惕。
意象分析:
- 济民:象征着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
- 修道:代表个人的内在追求和精神境界。
- 贫:象征物质的匮乏,但在诗中并非重点。
- 业:体现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成就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子欲济民非为己”意指: A. 帮助别人是为了自己
B. 帮助别人不是为了自己
C. 只关注自己
D. 不愿意帮助他人 -
“我贪修道不忧贫”中“贪”的意思是: A. 吝啬
B. 渴望
C. 忽视
D. 不在乎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责任的追求。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强调了个人的奋斗与社会的责任。
诗词对比:
- 张继先的《示汤弟子》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通过描绘不同的人生追求,展现了对理想的坚持与奋斗的精神。前者注重内心修为,后者则强调视野开阔,两者虽有不同侧重点,但均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了宋代诗人的作品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解析与注释。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详细研究与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