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

时间: 2025-01-04 10:04:42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阴未覆长堤水,

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柳
作者: 杜牧 〔唐代〕

无力摇风晓色新,
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阴未覆长堤水,
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
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
愁杀朝朝暮暮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娇嫩的柳枝让人心生怜爱。绿荫还未完全覆盖长堤的水面,金色的穗子却已先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个季节,行人之间的离别让人心痛,细雨中的一枝柳条送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东门外离别的场景频繁,令人愁苦,日复一日,夜夜思念,令人心情沉重。

注释

  • 无力: 形容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给人无力的感觉。
  • 晓色新: 指清晨的阳光和色彩清新。
  • 细腰: 形容柳枝纤细柔美,像人们常说的“细腰”。
  • 争妒: 形容柳树的美丽引起其他植物的嫉妒。
  • 金穗: 指早春时节的麦穗,金色的象征。
  • 和雨: 指细细的春雨,带来柔和的气氛。
  • 行尘: 指旅途的尘土,象征离别与旅途的艰辛。
  • 愁杀: 形容愁苦至极,无法忍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包含了离别、春天、柳树等常见的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谷,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其律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新柳》创作于杜牧的晚年,恰逢春天,诗人借柳树的柔美和春天的气息来抒发对离别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新柳》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杜牧以柳树为引子,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诗中“无力摇风晓色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柳树的柔弱。接下来的“细腰争妒看来频”,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柳树与其他植物的关系充满生动的情感。诗中“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则表现了春天中自然景象的变化,既有生机勃勃的春色,也有未完全展开的绿意,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后面的几句则转向离别的主题,“几处伤心怀远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结合“东门门外多离别”,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美好景色的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充分展示了杜牧的细腻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力摇风晓色新: 柳树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摇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2. 细腰争妒看来频: 柳树的纤细和优雅让周围的植物感到嫉妒,表现了自然界的美丽竞争。
  3. 绿阴未覆长堤水: 绿荫尚未完全覆盖堤岸的水面,暗示春天的到来尚在进行中。
  4. 金穗先迎上苑春: 早春的麦穗已经开始露出金色,象征着春天的希望。
  5. 几处伤心怀远路: 诗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思念远方的人。
  6. 一枝和雨送行尘: 柳枝在和雨中轻轻摆动,送别远行的人,象征着不舍。
  7. 东门门外多离别: 东门外频繁的离别场景,暗示了生活中的常态。
  8. 愁杀朝朝暮暮人: 反复的离别让人愁苦,表达了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 “细腰争妒”使柳树具有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形成对仗,结构美感突出。
  • 比喻: “金穗”象征着春天的希望,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柳树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以自然景象承载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 象征柔美和离别。
  2. : 代表生机和希望。
  3. : 传达细腻的情感与思念。
  4. 离别: 表现人生的常态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细腰”是形容什么?

    • A. 柳枝
    • B. 燕子
    • C. 花瓣
    • D. 风
  2. 诗中“金穗”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冬天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愤怒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牧的《新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杜牧侧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伤感,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心灵的孤独与思念。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