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时间: 2025-01-19 19:18:43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夜雨

作者: 杜牧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白话文翻译: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同与秋天告别。
无缘无故,满地的落叶,映衬着几个人的白发。
雨点滴落,侵入寒冷的梦中,萧条的情绪笼罩着淡淡的愁苦。
渔歌听不见,湿透的蓑衣,摇曳着小舟回航。

注释:

  • 九月三十日: 指农历九月三十日,通常接近秋天的结束,象征季节的交替。
  • 雨声如别秋: 雨声像是在与秋天告别,说明季节的变化。
  • 无端: 没有理由,形容景象的突兀。
  • 满阶叶: 满地的落叶,表现秋天的萧瑟。
  • 共白几人头: 形容几个人的白发,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老去。
  • 点滴侵寒梦: 雨点滴落,打扰了寒冷的梦,表现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萧骚著淡愁: 萧条的情景让人产生淡淡的忧愁。
  • 渔歌听不唱: 渔歌的声音消失,不再歌唱,象征生活的沉闷。
  • 蓑湿棹回舟: 蓑衣湿透,船桨在回航,表现渔夫的无奈与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生于803年,卒于853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夜雨》作于唐代晚期,正值杜牧的创作高峰时期。此时,社会动荡,杜牧身处政治风云之中,常感时局不宁,情绪常显得忧郁和沉思。

诗歌鉴赏:

《夜雨》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绝句,其意境深邃,情感细腻。诗中描绘了九月三十日夜间的秋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凋零和内心的愁苦相结合。开头两句以“雨声如别秋”引入,营造出一种愁绪的氛围,雨声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接下来的“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则通过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人们的衰老,突显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作者通过“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怀,雨声打破了梦的宁静,映射出内心的忧愁。而“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沉闷与无奈,渔歌的缺失让人感到生活的乏味,湿透的蓑衣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困顿。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是对秋天的感怀,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通过时间和雨声引入,突出了秋季的离别。
  2.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落叶与白发的对比,象征老去和失去。
  3.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雨点和梦境的交织,表达内心的忧愁。
  4.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渔歌的缺失和湿透的蓑衣,象征生活的无奈与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声如别秋”,将雨声比作告别,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 诗句中对仗工整,如“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 意象: 雨、叶、白发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与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在自然景象变迁中的内心挣扎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悲伤与思念,表现自然的冷漠与人心的孤独。
  • 落叶: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折射出人生的无常。
  • 白发: 象征老去和对往昔的追忆,激发对时间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渔歌听不唱”中的“渔歌”指代什么?

    • A. 人生的乐趣
    • B. 渔夫的生活
    • C. 大自然的声音
    • D. 友情的象征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内心的愁苦?

    • A. 九月三十日
    • B. 萧骚著淡愁
    • C. 蓑湿棹回舟
    • D. 无端满阶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同样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与《夜雨》的忧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