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白话文翻译:
清脆的鸣叫声迎接着晨曦中的月亮,愁苦的思绪在寒冷的蒲草边上伫立。那丹顶鹤的面颊如同西施般美丽,霜白的羽毛似四皓的胡须。碧蓝的云彩移动不定,白鹭的性情粗犷。整天都没有伴侣相伴,孤独地在溪边吊着影子。
注释:
- 清音:指清脆的声音。
- 晓月:清晨的月亮。
- 寒蒲:寒冷的蒲草。
- 丹顶:指丹顶鹤,头顶有红色斑点。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形容美丽。
- 霜毛:指白色的羽毛。
- 四皓:四位著名的隐士,形容高洁。
- 碧云:青蓝色的云。
- 白鹭:一种鸟类,象征纯洁。
- 吊影孤:孤独地在水边倒影。
典故解析:
- 西施:提到西施,暗示了鹤的美丽与高洁,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 四皓:四皓指代隐士,象征着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樽石,唐代诗人,世称“杜少甫”。他以五言绝句著称,其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常描绘人生哲理与自然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牧的晚年,正值个人与社会的困惑与愁苦之际,表达了他对孤独与美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杜牧的《鹤》以鹤为主体,通过描绘鹤的形态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美的追求。诗中的“清音迎晓月”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宁静清新的意境,伴随着清晨的月亮,给人一种新生和希望的感觉。然而,随之而来的“愁思立寒蒲”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丹顶鹤如同西施的面颊,提升了鹤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霜毛与四皓须,充分体现了鹤的高洁与风雅,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则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鹤的孤独,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这种孤独在自然的背景下显得愈加深刻,令人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呈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美的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音迎晓月:描绘了晨曦中的宁静,清脆的声音象征着新生。
- 愁思立寒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
- 丹顶西施颊:鹤的美丽与高洁,暗示诗人对理想美的向往。
- 霜毛四皓须:象征着高洁与隐士精神,体现诗人对人格的追求。
- 碧云行止躁:云彩的移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不定。
- 白鹭性灵粗:白鹭的性情表现了自然界的粗犷。
- 终日无群伴:强调鹤的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溪边吊影孤:孤独的影子,象征着诗人对自我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丹顶西施颊”通过比喻将鹤与美女相提并论,突显鹤的美丽。
- 拟人:“白鹭性灵粗”将白鹭赋予人的性情,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称,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鹤的孤独与高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清高的精神追求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与孤独。
- 月:象征希望与宁静。
- 蒲:象征自然与孤独。
- 云:象征变化与不定。
- 白鹭:象征纯洁与粗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丹顶西施颊”的意思是: A. 鹤的面颊如同美女
B. 鹤的颜色很美
C. 鹤在水面上
D. 鹤的声音很好听 -
诗中“终日无群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忧愁
D. 兴奋 -
“清音迎晓月”中“清音”指的是什么? A. 鹤的叫声
B. 风的声音
C. 水流的声音
D. 鸟鸣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杜牧《鹤》均展现出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动荡下的忧虑,而杜牧则专注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