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凉修竹意愈静,初日芙蕖色倍鲜。物态直须闲里见,人情多向快中偏。
白话文翻译: 秋凉中新长的竹子显得更加静谧,初升的太阳照耀下的荷花颜色更加鲜艳。万物的状态只有在闲暇时才能观察到,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偏向于快乐之中。
注释:
- 新凉:指秋凉。
- 修竹:长高的竹子。
- 意愈静:意境更加宁静。
- 初日:初升的太阳。
- 芙蕖:荷花的别称。
- 色倍鲜:颜色更加鲜艳。
- 物态:万物的状态。
- 闲里见:在闲暇时才能观察到。
- 人情:人们的情感。
- 快中偏:偏向于快乐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城南书院讲学期间,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栻在城南书院讲学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凉中新长的竹子和初升太阳下荷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诗中“新凉修竹意愈静”一句,以竹子的静谧来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初日芙蕖色倍鲜”则通过荷花的鲜艳来比喻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后两句“物态直须闲里见,人情多向快中偏”则深刻揭示了人们在忙碌中往往忽视了自然的美,而在快乐中又容易偏向于表面的欢愉,缺乏对深层情感的体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栻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凉修竹意愈静”:秋凉中新长的竹子,其静谧的意境更加突出,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初日芙蕖色倍鲜”:初升的太阳照耀下的荷花,颜色更加鲜艳,比喻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 “物态直须闲里见”:万物的状态只有在闲暇时才能观察到,强调了在忙碌中容易忽视自然的美。
- “人情多向快中偏”:人们的情感往往偏向于快乐之中,指出了人们在快乐中容易偏向于表面的欢愉,缺乏对深层情感的体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子的静谧和荷花的鲜艳来比喻内心的平和与生活中的美好。
- 对仗:诗中“新凉修竹”与“初日芙蕖”、“意愈静”与“色倍鲜”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强调了在忙碌中容易忽视自然的美,以及在快乐中容易偏向于表面的欢愉,缺乏对深层情感的体察。
意象分析:
- 新凉修竹: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初日芙蕖:比喻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凉修竹意愈静”中的“修竹”指的是什么? A. 长高的竹子 B. 修剪过的竹子 C. 竹子的影子 答案:A
-
诗中“初日芙蕖色倍鲜”中的“芙蕖”是什么的别称? A. 荷花 B. 菊花 C. 梅花 答案:A
-
诗中“物态直须闲里见”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万物的状态只有在闲暇时才能观察到 B. 万物的状态只有在忙碌时才能观察到 C. 万物的状态只有在夜晚才能观察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学问的深刻理解。
- 吕祖谦的《秋日偶成》: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学问和世态人情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思想有详细解读。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全面介绍,有助于理解张栻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