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西湖怀古》
时间: 2025-01-06 04:4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入松·西湖怀古
作者: 黄咏雩 〔近代〕
夕阳红湿柳波翻。花港落英繁。
何曾花柳禁风雨,奈纵横风雨无端。
闲弄鸱夷烟水,饱看西子湖山。
奉华堂里按歌鬟。歌舞几多番。
环堤灯火笙箫闹,蓦何来白雁声酸。
游艇至今如织,昔人去后谁还。
白话文翻译:
晚霞映红了湿润的柳枝,波光荡漾。花港里落花纷飞,繁茂的景象。曾几何时,花柳曾因风雨而受到禁忌,但如今无论风雨如何肆虐,依然横行无阻。我悠闲自得地在鸱夷洲玩弄烟水,尽情欣赏西湖的山水。华堂之中,歌舞声声,多少次欢愉。环绕堤岸的灯火与笙箫声喧闹,而蓦然间,耳边传来一声白雁的哀鸣。游艇至今如织,往日的人们离去后,还有谁能再来?
注释:
- 夕阳红湿柳波翻: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湿润的柳树,水波荡漾。
- 花港落英繁:花港中落英缤纷,景色繁盛。
- 鸱夷:指鸱夷洲,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因其风景如画而著称。
- 奉华堂:古代的歌舞场所,典雅华美。
- 笙箫:乐器名,笙和箫都是古代乐器,常用于歌舞表演。
- 白雁声酸:白雁的鸣叫声有些悲伤,反衬出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抒情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生平经历了社会动荡,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咏雩对西湖的怀古之情,反映了他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今沧桑的感慨。西湖作为文化名胜,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诗篇。
诗歌鉴赏:
《风入松·西湖怀古》是黄咏雩对西湖美景和历史的深情回望。诗中以“夕阳红湿柳波翻”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画面,柳树在水波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着,诗人提到“花港落英繁”,描绘了满地落花的浪漫景象,渗透出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繁华。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感叹曾经的花柳在风雨中受禁,但即便如此,纵然风雨无情,仍然有人在烟水间悠然自得,尽情享受着西湖的美景。“奉华堂里按歌鬟”,这里的歌舞声声,展示了当时的繁华与热闹,令人沉醉其间。然而,随着诗歌的进展,情感逐渐转向悲凉,“蓦何来白雁声酸”一语,白雁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涩,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最后,随着游艇如织的比喻,诗人发出对昔日繁华的感慨,昔人已去,留下的只有孤独的回忆,整个诗篇在婉转的音乐中,蕴含着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黄咏雩对时间流逝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红湿柳波翻:描写晚霞映照下湿润的柳树和荡漾的水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花港落英繁:花港中落花如雨,繁茂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何曾花柳禁风雨,奈纵横风雨无端:感叹昔日的花柳曾经受限于风雨,但如今无论风雨肆虐,依然随意生长。
- 闲弄鸱夷烟水,饱看西子湖山:诗人悠闲自得,尽情玩弄烟水,沉浸于西湖的秀美风光。
- 奉华堂里按歌鬟:描绘古代歌舞的热闹场面,反映出当时的繁华景象。
- 环堤灯火笙箫闹:堤岸上灯火辉煌,笙箫声声,表现出夜晚的热闹与欢乐。
- 蓦何来白雁声酸:突然听到白雁的鸣叫,声音中透着悲伤,与欢乐形成对比。
- 游艇至今如织,昔人去后谁还:如今的游艇如同织布一般来往不断,但往日的人们已然离去,留下的只有孤独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游艇如织”比喻游艇的繁多,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夕阳红湿柳波翻,花港落英繁”。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渗透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 柳:象征柔情与生命的韧性。
- 花港:象征繁华与春天的生机。
- 鸱夷烟水:象征着悠闲与自然的融合。
- 白雁:象征离别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夕阳红湿柳波翻”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夜晚的宁静
- B. 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 C. 风雨交加的情景
-
“蓦何来白雁声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无奈
-
诗中提到的“鸱夷烟水”指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西湖的一个小岛
- C. 一种乐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滕王阁序》(王勃)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当下的感慨,抒情而富有哲理。
- 《滕王阁序》:同样运用壮美的自然景象来反映历史沧桑,语言华丽,意象丰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作者:李白
- 《唐诗三百首》 - 编者:李清照
- 《诗词中的风景与人生》 - 作者: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