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汝敬谪官宜山》

时间: 2025-01-17 10:11:36

皂囊朝捧入承明,夕泛孤舟万里行。

补衮有才人共惜,出关无节吏还迎。

夜郎月白空归梦,铜柱云深薄宦情。

此后阴晴俱未卜,重来江郭听鸠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倪汝敬谪官宜山
作者: 许篪 〔明代〕

皂囊朝捧入承明,
夕泛孤舟万里行。
补衮有才人共惜,
出关无节吏还迎。
夜郎月白空归梦,
铜柱云深薄宦情。
此后阴晴俱未卜,
重来江郭听鸠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倪汝敬被贬到宜山的送别情景。清晨,倪汝敬手捧皂囊进入朝廷,傍晚则独自划着小舟,远行千里。身为朝中有才的人,大家都对此感到惋惜;而他出关时,没有节制的官吏却热情迎接。夜晚,月光皎洁,回归的梦境显得如此空虚;铜柱高耸入云,宦海浮沉的情感愈发淡薄。从此以后,阴晴未卜,重回江边时只听得鸠鸟的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皂囊:指装有文书或奏章的黑色帆布袋,象征官员的职责与身份。
  • 承明:指朝廷。
  • 补衮:指补衣,象征身份与地位。
  • 出关:离开边境关卡。
  • 无节:没有节制,指对他的迎接没有分寸。
  • 夜郎:古代夜郎国,象征偏远地区。
  • 铜柱:也指官场的高位,象征权力。
  • 阴晴:比喻命运的变化。
  • 鸠鸣:指鸠鸟的叫声,象征孤独与思念。

典故解析

  • 夜郎自大:夜郎国的故事,用于比喻自高自大的态度,可能暗示倪汝敬在官场中的遭遇。
  • 铜柱云深:古代铜柱常用于祭祀,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篪,明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人事与自然景色,作品多反映其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倪汝敬之作,倪汝敬因政治原因被贬,作者以诗寄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

诗歌鉴赏

《送倪汝敬谪官宜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倪汝敬的深切关怀与惋惜。首联“皂囊朝捧入承明,夕泛孤舟万里行”描绘了倪汝敬的双重身份:早晨作为朝廷官员,傍晚则化作孤舟行者,瞬息万变的命运让人感慨不已。中间两句“补衮有才人共惜,出关无节吏还迎”,不仅体现了对倪汝敬才华的珍惜,也反映了官场的复杂与冷漠,令人唏嘘。

后四句则更为深沉,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夜郎月白空归梦,铜柱云深薄宦情”用夜郎和铜柱的意象,暗示了倪汝敬即便身处高位,内心依然孤独。最后两句“此后阴晴俱未卜,重来江郭听鸠鸣”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命运难以预测,重返故地时,只有孤独的鸠鸣伴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皂囊朝捧入承明:描绘了倪汝敬早晨作为官员进入朝廷的情景。
  2. 夕泛孤舟万里行:傍晚独自划舟,象征他被贬后的孤独旅途。
  3. 衮有才人共惜:众人对倪汝敬才华的惋惜之情。
  4. 出关无节吏还迎:官吏对他的迎接没有节制,反映了官场的冷漠。
  5. 夜郎月白空归梦:夜晚的月光照耀,映衬出归家的孤独梦境。
  6. 铜柱云深薄宦情:高位的权力与内心的薄情形成对比。
  7. 此后阴晴俱未卜:未来的命运难以预测,暗示人生的无常。
  8. 重来江郭听鸠鸣:重回故地时,只有孤独的鸠鸣陪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倪汝敬的命运比作孤舟,象征孤独和无助。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隐含了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皂囊:象征官员的职责与身份,表达对朝廷的忠诚。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反映倪汝敬的命运。
  • 月白:象征清明与寂寞,营造出夜晚的孤独氛围。
  • 铜柱:象征权力与地位的高远,反映宦海浮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皂囊”指的是什么?

    • A. 书包
    • B. 官员的职责
    • C. 船只
  2. 诗中提到的“夜郎”是指哪个国家?

    • A. 一个繁华的国家
    • B. 一个偏远的小国
    • C. 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祝福
    • B. 对官场的讽刺
    • C. 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许篪的《送倪汝敬谪官宜山》更加强调了官场的复杂与个人的孤独,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两首诗在送别主题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