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崔昭纬传 季末慆忧事可嗟,本根已拨尚肥家。 那堪事异荀文若,空费君王十四车。
白话文翻译:
在末世动荡中,忧虑的事情令人叹息,虽然根基已被动摇,但家族依然富裕。 怎能忍受事情与荀文若不同,白白浪费了君王的十四辆车。
注释:
字词注释:
- 季末:指末世,衰败的时代。
- 慆忧:忧虑,烦恼。
- 本根:比喻事物的根基或基础。
- 拨:动摇,破坏。
- 肥家:富裕的家庭。
- 荀文若: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重要谋士。
- 十四车:指大量的资源或物资。
典故解析:
- 荀文若:荀彧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以其智谋和忠诚著称。诗中提到“事异荀文若”,可能是指在末世中,某些人的行为与荀彧的忠诚和智慧相去甚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政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首诗通过对崔昭纬传的阅读,表达了对末世动荡和人才浪费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阅读崔昭纬传后有感而发,通过对崔昭纬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才流失的深刻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昭纬传的阅读,表达了作者对末世动荡和人才浪费的忧虑。诗中“季末慆忧事可嗟”一句,直接点出了作者对末世的忧虑和叹息。而“本根已拨尚肥家”则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根基动摇的情况下,某些家族依然能够保持富裕,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讽刺意味。最后两句“那堪事异荀文若,空费君王十四车”,通过对荀彧的提及,强调了在末世中,真正的人才被浪费,而君王的资源也被无谓地消耗,这种对人才和资源的浪费,是作者最为痛心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季末慆忧事可嗟”:在末世动荡中,忧虑的事情令人叹息。
- “本根已拨尚肥家”:虽然根基已被动摇,但家族依然富裕。
- “那堪事异荀文若”:怎能忍受事情与荀文若不同。
- “空费君王十四车”:白白浪费了君王的十四辆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本根已拨尚肥家”的对比,突出了即使在动荡中,某些家族依然能够保持富裕。
- 引用典故:通过提及荀文若,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末世动荡和人才浪费的忧虑,通过对崔昭纬传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不满和对真正人才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季末:象征末世,衰败的时代。
- 本根:象征事物的根基或基础。
- 肥家:象征富裕的家庭。
- 荀文若:象征忠诚和智慧。
- 十四车:象征大量的资源或物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季末慆忧事可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D. 愤怒
- “本根已拨尚肥家”中的“拨”是什么意思? A. 移动 B. 动摇 C. 拨动 D. 破坏
- 诗中提到的“荀文若”是指谁? A. 荀彧 B. 荀攸 C. 荀悦 D. 荀爽
答案:
- B. 忧虑
- D. 破坏
- A. 荀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情。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改革的期待。
诗词对比:
- 张嵲的《读崔昭纬传》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但张嵲的诗更侧重于对人才浪费的痛心,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荀子》:荀彧的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荀文若的思想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