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僧壁
有僧支颊撚眉毫,
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
俗心何啻九牛毛。
白话文翻译:
一位僧人支着腮帮,轻轻撚着眉笔,
起身时夕阳正好,正在磨剃刀。
来到这里才明白,悠闲才是最快乐的,
而俗世的心思比九牛还要多。
注释:
- 支颊:支着腮帮,表示冥思或沉思的姿态。
- 撚眉毫:撚是指用手指捏或扭动,眉毫这里指的是笔,表示在写字或画画。
- 夕阳:指傍晚的太阳,通常象征着宁静和优雅的时光。
- 磨剃刀:剃刀是剃须用的刀具,磨则是指磨利,暗示僧人的生活清净。
- 闲最乐:闲适的生活是最快乐的。
- 俗心:指世俗的欲望和心思。
- 九牛毛:比喻极多,形容世俗心思繁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段成式(约公元803年-约865年),唐代诗人,字子初,号云谷,晚号青溪居士,著有《段成式诗集》。他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繁荣时期,作品多描绘山水、闲适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段成式游历寺庙时,目睹僧人清净的生活,产生了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不屑。
诗歌鉴赏:
《题僧壁》通过描绘一位僧人的闲适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诗人用“支颊”和“撚眉毫”这两个细节塑造出僧人的淡泊与从容,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接着,夕阳的描绘不仅美化了场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悟,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悠闲才是最快乐的,而世俗的欲望则如同“九牛毛”般繁杂且无用。这种对比强化了诗的中心思想:宁静的心灵比世俗的追求更为珍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僧支颊撚眉毫:描述僧人思考的情景,表现出其闲适的生活状态。
- 起就夕阳磨剃刀:夕阳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美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僧人起身时正是夕阳西下,象征着宁静。
- 到此既知闲最乐:诗人意识到闲适的生活是最快乐的,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俗心何啻九牛毛:世俗的心思多如牛毛,表明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九牛毛”比喻世俗心思的繁杂,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闲适生活的快乐,对比世俗烦恼的无用,反映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僧:象征着清净与超脱,代表一种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 夕阳:象征着宁静、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美好。
- 剃刀: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反映出僧人简单而务实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九牛毛”比喻什么?
- A. 快乐
- B. 繁杂的世俗心思
- C. 宁静的生活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A. 僧
- B. 夕阳
- C. 剃刀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追求内心安宁
- C. 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反映出隐逸生活的意境。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题僧壁》与王维的《终南山》,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题僧壁》更侧重于对内心安宁的感悟,而《终南山》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