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
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南山披上了白霜,山角静静地承受着毗岚山的寒风。
有谁见到这样的情景而感到惭愧呢?即使有所断续,也应当像护龙般地守护它。
注释:
- 南山:指南方的高山,常用于象征高洁的品格。
- 披:披上,象征覆盖。
- 时寒夜:寒冷的时节和夜晚,暗示艰苦环境。
- 毗岚风:指的是一种寒冷的风,毗岚可能指特定的山名。
- 惭愧:感到羞愧,通常因为自己的行为不佳。
- 断续:指的是不连贯,可能象征着人们的情感或状态。
- 护得龙:护持龙,龙常被视为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典故解析:
-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威、力量与高贵的象征,常与皇权和天子联系在一起。
- 南山:常用以象征隐逸和高洁的境界,在古诗词中常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情感。
诗歌鉴赏:
《和张希复咏宣律和尚袈裟》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山的寒冷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身修养的反思。南山在寒夜中披上白霜,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的“毗岚风”不仅描绘了自然的严酷,也暗示着人生的挑战与困境。接下来的“何人见此生惭愧”则引发了对自我的审视,表现出一种对自身行为的惭愧感。最后一句“断续犹应护得龙”,则强调了即使在逆境中,也应坚定守护内心的信念与理想。整首诗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哲理,呼应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山披时寒夜中:描绘寒冷的夜晚,山被白霜覆盖,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 一角不动毗岚风:山角静静地抵挡着寒冷的风,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 何人见此生惭愧:反问句,询问是否有人因目睹此景而感到羞愧,显示出对道德和理想的追求。
- 断续犹应护得龙:即使经历波折与困境,也应坚守内心的信仰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高洁的品格,表达作者的理想。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逆境中坚持信念的重要性,强调了高洁品德和内心修养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高洁与隐逸。
- 寒夜:代表艰难与挑战。
- 毗岚风:暗示外界的干扰与困境。
- 龙:象征着信仰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山”象征什么?
- A. 低洼之地
- B. 高洁品格
- C. 荒凉之地
- D. 繁华之地
-
“何人见此生惭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羞愧
- C. 高兴
- D. 愤怒
-
“护得龙”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与力量
- C. 卑微
- D. 平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段成式的《和张希复咏宣律和尚袈裟》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但段成式更强调内心的修养与信念,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段成式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