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院书怀》

时间: 2024-09-19 21:16:53

後死与斯文,犹能读典坟。

虽惭千载事,要是一生勤。

石磑霏霏雪,铜炉袅袅云。

扶衰又秋晚,何以报吾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死与斯文,犹能读典坟。
虽惭千载事,要是一生勤。
石磑霏霏雪,铜炉袅袅云。
扶衰又秋晚,何以报吾君?

白话文翻译:

即使我已经去世,与这文化遗产同在,我依然能阅读那些古老的典籍。虽然对千年以前的历史感到惭愧,但只要我这一生勤奋努力,便无愧于心。石砚上飘落的雪花,铜炉中袅袅升起的云烟。在这衰老与秋天的晚景中,我该如何来报答我的君主呢?

注释:

  • 后死:死后,即身亡之后。
  • 斯文:指文化、文献。
  • 典坟:古代典籍的坟墓,意指古书和文献。
  • 千载事:千年的历史事件。
  • 石磑:石制的砚台。
  • 霏霏:细雪纷飞的样子。
  • 扶衰:扶持衰老,意指年事已高。
  • 报吾君:回报我的君主,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感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尤其以爱国主义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外有金、蒙之患,内有叛乱和不安。陆游身为一位忠臣,常怀报国之志,尽管遭遇屈辱与挫折,仍不遗余力地追求学问和文化的传承。

诗歌鉴赏:

《史院书怀》反映了陆游对文化的尊重与对历史的思考,也表达了他身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的开篇即以“后死与斯文”引入,表现出对文化的敬仰,生与死的界限在这里似乎被模糊了,文化的力量超越了人的生命。接着,陆游表达了对千年历史的惭愧,表明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渺小而无能,但他并不因此而消沉,反而激励自己“要是一生勤”,这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后人的期许。

在意象上,诗中“石磑霏霏雪,铜炉袅袅云”相互映衬,前者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美,后者则带来一种温暖而生动的气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陆游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何以报吾君”,不仅是对自己忠诚的再确认,也让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至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的体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后死与斯文:即使我死后,仍能与文化相伴。
    • 犹能读典坟:我依然能够阅读古代的经典。
    • 虽惭千载事:虽然对千年的历史感到羞愧。
    • 要是一生勤:但只要我努力一生。
    • 石磑霏霏雪:在石砚上飘落着细雪。
    • 铜炉袅袅云:铜炉中升起袅袅的烟云。
    • 扶衰又秋晚:在这衰老的秋晚时光。
    • 何以报吾君:我该如何回报我的君主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书比作“典坟”,寓意深远。
    • 对仗:如“石磑霏霏雪,铜炉袅袅云”,形式整齐,增添韵律感。
    • 拟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陆游对文化的尊重、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一位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 石磑:象征着文人的清白与勤奋。
  • 霏霏雪:象征着静谧与思考,暗示学问的深邃。
  • 铜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寓意文化的传承。
  • 秋晚: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载事”是指什么? A. 现代事件
    B. 古代历史
    C. 未来的事情

  2. “石磑霏霏雪”中“霏霏”形容的是?
    A. 大雨
    B. 细雪
    C. 风沙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感
    B. 爱国情怀
    C. 对文人的自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的诗风相近,二者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但陆游的诗更显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杜甫则更具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