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尝修守臣职,
先春自探两旗开。
谁知白首来辞禁,
得与金銮赐一杯。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过去曾担任守臣的职务,
在早春时节我亲自去探望两座旗帜的开启。
谁知道如今白发苍苍,我来辞别禁地,
竟得到了金銮赐予我的一杯酒。
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
- 修守臣职:担任守臣的职位,守臣是指负责守卫朝廷和国家的官员。
- 自探两旗开:自己去探查看两面旗帜的开启,暗示对国家政事的关注。
- 白首:指年老,白发苍苍。
- 辞禁:辞别禁地,可能指的是离开某种限制或禁忌。
- 金銮:指皇帝的象征,金色的龙椅。
- 赐一杯:皇帝赐予我一杯酒,象征着荣宠和厚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古文运动的重要推手之一,主张清新自然的文风,并在诗歌、散文、史学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欧阳修年迈之时,他回忆起年轻时为国效力的经历,并感慨于年华的流逝和自身的变迁。诗中反映了对国家的忠诚、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回忆起年轻时担任守臣的经历,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随着时光的推移,诗人已是白发苍苍,面临辞别的时刻,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最后一联提到“金銮赐一杯”,则意味着尽管经历了许多,依然得到朝廷的恩宠,显示出诗人在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后仍然能够保持尊严和荣光。整首诗在情感上融入了怀旧与感伤,同时也体现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个人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尝修守臣职:回忆过去,我曾经担任守臣的职务,体现出对职责的承担。
- 先春自探两旗开:在早春时节,我亲自去查看两面旗帜的开启,表现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 谁知白首来辞禁:谁能想到,如今我已白发苍苍,来辞别这禁地,增添了人生的感慨。
- 得与金銮赐一杯:我竟然得到了金銮赐予的一杯酒,象征着荣宠与回报。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年轻时的责任与年老时的感叹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象征:金銮象征着皇权与荣宠,酒则代表着恩赐与祝福。
- 反复: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替,反复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人生的无常及对国家的忠诚。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守臣:象征忠诚与责任,表达对国家的热爱。
- 白首:象征衰老与人生的无常,反映时间的流逝。
- 金銮:象征权力与荣宠,展现诗人所获得的认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中年人
D. 小孩 -
“金銮”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力和恩宠
C. 友谊
D. 自然 -
诗人通过回忆过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幼稚
B. 忧伤与怀念
C. 快乐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欧阳修与苏轼在怀旧情感上的表达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而欧阳修则更加注重个人经历的反思。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风格各有千秋,苏轼更为豪放,欧阳修则更为婉约细腻。
参考资料:
- 《欧阳修集》
- 《宋代文学与文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