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是去凶明国是,毋轻函首启戎奸。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摒弃了凶险的国家,就不要轻易开启信函,招惹敌人的阴谋。
注释
- 自是:既然、既然是。
- 去凶:去掉凶险,意味着摆脱危险的环境或局势。
- 明国:明亮的国家,指向光明的、正义的国家。
- 毋轻:不要轻易地。
- 函首:信封的开头,借指信件。
- 启:开启、打开。
- 戎奸:敌人的阴谋。
典故解析
此诗借用古代政治和军事情境,强调在面临外敌威胁时,务必谨慎对待信件和信息的传递。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战乱时期,信息的传递常常被敌人利用,导致国家的覆灭。因此,诗中提到的“毋轻函首”,可以理解为对信息安全的警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载,宋代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闻名。他的诗风多以直白而富有哲理著称,关注社会政治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一个动荡的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与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信息安全的警惕。
诗歌鉴赏
高载的这首诗简练而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开篇提到“去凶明国”,表明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能摆脱凶险,迎来光明的未来。然而,接下来的“毋轻函首启戎奸”则警示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尤其是在信息传递上,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被敌人利用,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
这种对国家与个人安全的思考,使得诗歌不仅限于表面的字句,而是深入到更深层的社会政治意识。高载通过简短的两句诗,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与警醒,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信息安全和沟通方式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种警示,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提醒人们要为国家的未来谨慎行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是去凶明国是:诗人首先明确了一个立场,即已经摆脱了凶险的局面,向往光明的未来。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 毋轻函首启戎奸:接下来的句子则是一种警告,强调在恢复平静与光明的过程中,必须对外界保持警惕,尤其是信息的处理。在敌人可能潜伏的情况下,不可掉以轻心。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和第二句在结构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表达了积极的期待,后者则是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此外,诗中含有一定的隐喻,函首的开启象征着信息的流动,敌奸则象征着外部威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国家安全与信息安全展开,强调在追求和平与繁荣的过程中,保持警惕的重要性。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冀与对潜在危险的警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凶:象征危险与不安。
- 明国:象征光明与希望。
- 函首:象征信息与沟通。
- 戎奸:象征外部敌对势力的阴谋。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在追求光明未来的过程中的谨慎与警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载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自我反省
- B. 国家安全与信息警惕
- C. 个人情感
-
“去凶明国”中的“凶”指的是什么?
- A. 凶猛的动物
- B. 危险与不安
- C. 凶杀事件
-
诗中提到的“函首”象征着什么?
- A. 书信的内容
- B. 信息的传递
- C. 战争的开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将高载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破败的忧伤,而高载则更加强调信息安全和警惕。这两者共同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高载及其他宋代诗人的诗作。
- 《古典诗词解读》: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书籍,帮助理解诗人背后的思想。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