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时间: 2024-12-31 12:46:05

回首胭脂零落处,西流海水悲鸣。

琵琶马上调难成。

断丝枯木,犹自胜人情。

枉说深恩同雨露,画师恁识倾城。

悔无金赠误平生。

君皇信重,始觉妾身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首胭脂零落处,西流海水悲鸣。
琵琶马上调难成。断丝枯木,犹自胜人情。
枉说深恩同雨露,画师恁识倾城。
悔无金赠误平生。君皇信重,始觉妾身轻。

白话文翻译

回头看那胭脂落尽的地方,西流的海水在悲鸣。
马上的琵琶声调难以奏成,断了的琴弦和枯木,
仍然比人情更胜一筹。
白白说深厚的恩情如同雨露,画师却懂得倾城之美。
后悔没有金钱相赠,误了我的一生。
君王的信任如此重要,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轻贱。

注释

字词注释

  • 胭脂:化妆品,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青春。
  • 悲鸣:形容海水的声音像是悲伤的叫声。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这里指代音乐。
  • 断丝:琴弦断了,象征着音乐的失落。
  • 妾身:自称,用于古代女性自谦。

典故解析

  • 倾城: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常用在古典诗词中。
  • 雨露:比喻恩惠,常用来形容深厚的情谊。这里指的是深情厚谊的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梦周,近代诗人,擅长以古典形式表达内心情感。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个人情感,常常探讨爱与失落。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个人情感反映社会变化,表达对爱情的无奈与对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二》以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失去爱情的惋惜。开篇用“回首胭脂零落处”引入,描绘了往日美好时光的流逝,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接着,诗人通过“西流海水悲鸣”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海水的流动似乎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爱情的消逝。

“琵琶马上调难成”,将音乐与心情结合,展现了失去爱情后难以奏出的旋律,暗示着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断丝枯木,犹自胜人情”,则以琴弦与枯木作比,表达了即使失去美好,仍然有些东西是值得珍惜的。

诗中提到的“深恩同雨露”,则是对互相扶持情谊的感慨,而“画师恁识倾城”则点明了社会中对美的追逐与认可,反映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疑惑与无奈。最后两句“悔无金赠误平生,君皇信重,始觉妾身轻”则是对过去选择的反思,揭示了权贵与个人命运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优美,结构严谨,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复杂的人情世故和内心的挣扎,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首胭脂零落处:回忆往昔美好时光,胭脂象征女子的妩媚与青春。
  • 西流海水悲鸣:海水的声响如悲鸣,表现了诗人的忧伤与怀念。
  • 琵琶马上调难成:琴声难以再现,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难以复得的感情。
  • 断丝枯木,犹自胜人情:即使是失去的物品,仍比人情更为珍贵,表达人情的薄凉。
  • 枉说深恩同雨露:虽然谈论深厚的情义,实际上却难以比拟。
  • 画师恁识倾城:画师懂得美的价值,暗示对爱情与美的追求。
  • 悔无金赠误平生:后悔没有金钱赠与,反映了物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君皇信重,始觉妾身轻:对君王的重视让人感受到自身的轻贱,揭示了权力与地位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雨露”比喻恩情,生动形象。
  • 拟人:将海水拟人化,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爱情的无奈与生命的轻贱,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深情的渴望,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与压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胭脂:象征女性的美丽和青春。
  • 海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悲凉。
  • 琵琶:音乐的象征,代表情感的表达。
  • 断丝:象征失去与绝望。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美与悲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回首胭脂零落处”中“胭脂”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悲伤
    • C. 友情
    • D. 财富
  2. 诗中提到的“琵琶”主要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音乐
    • C. 失落
    • D. 财富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反思?

    • A. 悔无金赠误平生
    • B. 君皇信重,始觉妾身轻
    • C. 西流海水悲鸣
    • D. 画师恁识倾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临江仙 其二》同样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体验,而林梦周则在社会背景中反映个人命运的无奈。两首诗通过不同的情感视角,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复杂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