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

时间: 2024-10-07 17:38:35

九龄颖悟已惊人,乃父分茅善抚民。

郑忽身为周室质,贾生议屈汉庭臣。

行攀郄桂荣三斧,暂著莱衣省二亲。

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
作者: 洪皓 〔宋代〕

九龄颖悟已惊人,
乃父分茅善抚民。
郑忽身为周室质,
贾生议屈汉庭臣。
行攀郄桂荣三斧,
暂著莱衣省二亲。
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善长的送别之情。九岁的小孩已然聪慧非凡,善于治理百姓的父亲将土地分给他。郑玄曾是周朝的质子,贾谊曾为汉朝的臣子。行路时攀登桂树,暂时披上莱衣去看望双亲。不要惊讶在陡峭的山坡上听到班荆的歌声,因为小人(指平民百姓)也有母亲在江边。

注释

  • 九龄:指年少聪慧的人,这里指代刘善长。
  • 颖悟:聪明且有见识。
  • 分茅:分配土地。
  • 郑忽:历史人物,郑玄,曾做周朝的质子。
  • 贾生:指贾谊,汉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
  • 行攀郄桂:字面意思是攀爬桂树,象征着追求名利。
  • 莱衣:指草制的衣服,象征朴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皓,宋代诗人,以其雅致的诗风著称。生于北方,晚年定居南方,作品多描写政治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善长即将返回北安省亲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亲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洪皓的《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刘善长聪明才智的赞美,表现了对其未来的期待。开篇提到“九龄颖悟已惊人”,即显示出刘善长的才华与潜力,令人刮目相看。接着,诗人提及其父亲的德行,点明了善治之道的重要性,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

后面的几句则通过历史典故,暗示了一个人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定位自己的身份与价值。郑玄和贾谊的提及,既是对刘善长的激励,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

“行攀郄桂荣三斧,暂著莱衣省二亲”表现了刘善长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不忘根本,回归家庭的情感。最后一句“勿讶班荆歌陟屺”则展现了一种人情味,即使在平民中也有着对母亲的思念与尊重,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龄颖悟已惊人:赞美刘善长年轻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
  2. 乃父分茅善抚民:提及他父亲的分田政策,显示出对民众的关心与治理能力。
  3. 郑忽身为周室质:引用郑玄的历史背景,暗示身世的尊贵与责任。
  4. 贾生议屈汉庭臣:提到贾谊,反映出历史的沉浮与个人的抉择。
  5. 行攀郄桂荣三斧:象征追求官职与荣誉的愿望。
  6. 暂著莱衣省二亲:表达了对亲情的重视,暂时放下荣华富贵。
  7. 勿讶班荆歌陟屺:强调对母亲的牵挂与尊敬,传达平民的情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典故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音韵和谐,含义深远。

主题思想:全诗传递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以及对家庭亲情的重视,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名声。
  • 莱衣:象征朴素与亲情。
  • 班荆:象征人情味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龄”是指谁?

    • A. 刘善长
    • B. 洪皓
    • C. 郑玄
    • D. 贾谊
  2. “勿讶班荆歌陟屺”中“班荆”意指什么?

    • A. 诗人
    • B. 平民
    • C. 富人
    • D. 官员
  3. 诗中提到的莱衣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朴素
    • C. 权力
    • D. 学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刘景文》 by 杜甫
  • 《送友人》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洪皓的作品更加注重家庭与亲情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友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都展示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