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感》

时间: 2025-01-04 10:21:15

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方忧一齿落,何止二毛侵。

买地开幽圃,招僧理废琴。

浮生祗如此,感慨不须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述感》 ——陆游 〔宋代〕

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方忧一齿落,何止二毛侵。
买地开幽圃,招僧理废琴。
浮生祗如此,感慨不须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用破旧的书简承载着孤独的学问,在空阎的境地里承受着壮志未酬的心情。如今只为担心掉了一颗牙齿,这种忧虑何止是白发的侵扰呢?我买下土地,开辟幽静的园圃,招来僧侣放下琴曲。浮生不过如此,不必感慨过于深沉。


注释

  • 断简:破旧的书简,形容知识的匮乏。
  • 孤学:孤独的学问,暗指一个人学习的艰辛。
  • 穷阎:形容环境的贫困和困境。
  • 壮心:壮志,未实现的理想。
  • 一齿落:指牙齿的脱落,隐喻身体的衰老。
  • 二毛:指两根白发,象征衰老。
  • 幽圃:幽静的园林,表示隐居的理想生活。
  • 理废琴:放下琴曲,表示不再追求文人雅趣。
  • 浮生:短暂的生命,强调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一生历经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他的诗风豪放,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述感》作于南宋时期,陆游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晚年寄情于山水,隐居于乡间,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述感》是一首深刻而感人的诗,表达了陆游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以“断简承孤学”点出自己的孤独与知识的匮乏,令人感受到诗人对学问的渴求与无奈。接着提到“穷阎负壮心”,既描绘出生活困苦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感。

在对衰老的忧虑中,“方忧一齿落,何止二毛侵”,诗人用牙齿与白发的隐喻,展现了对身体衰退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此处不仅是对自身状况的反思,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无情讽刺。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转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提到“买地开幽圃”,表达了他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试图通过招僧理废琴的方式来逃避世俗的纷扰。然而,最后一句“浮生祗如此,感慨不须深”,则是对人生本质的深刻领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接受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孤独的学问到壮志未酬,再到对衰老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最后归结为对浮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断简承孤学:用破旧的书简来承载孤独的学问,暗示对知识的渴望与孤独感。
  2. 穷阎负壮心:在穷困的环境中,承受着未实现的理想。
  3. 方忧一齿落:正为掉了一颗牙而忧虑,象征着衰老的开始。
  4. 何止二毛侵:不仅仅是白发的问题,更是对衰老的恐惧。
  5. 买地开幽圃:购置土地,开辟宁静的园圃,寻求内心的平静。
  6. 招僧理废琴:邀请僧侣来教导,放弃琴音,暗示对世俗的放弃。
  7. 浮生祗如此:人生本来就是如此,表达对生命无常的理解。
  8. 感慨不须深:不必过于感慨,强调接受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断简”比喻知识的贫乏。
  • 对仗:如“买地开幽圃,招僧理废琴”,形成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何止二毛侵”夸张衰老的无奈,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断简:象征知识的缺乏和孤独的学习。
  • 穷阎:代表困境和无奈。
  • 一齿二毛:衰老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生命。
  • 幽圃: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废琴:代表对世俗追求的放弃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简承孤学”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孤独的学习状态
    • B. 对金钱的渴望
    • C. 对朋友的思念
  2. “方忧一齿落,何止二毛侵”中,牙齿和白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青春的消逝
    • B. 对知识的追求
    • C. 对财富的担忧
  3. 诗中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

    • A. 断简承孤学
    • B. 买地开幽圃
    • C. 浮生祗如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述感》与杜甫的《登高》均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