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怨(悼亡)
作者:朱敦儒 〔宋代〕
胧月黄昏亭榭,
池上秋千初架。
燕子说春寒,
杏花残。
泪断愁肠难断,
往事总成幽怨。
幽怨几时休,
泪还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朦胧的月光洒在亭子上,秋千刚刚架好,燕子在低语春天的寒意,杏花已然凋谢。诗人感叹往日的美好,如今泪水止不住,愁肠难以割断。往事已成幽怨,这种幽怨何时才能结束,泪水依然流淌。
注释
- 胧月:朦胧的月光,给人一种柔和、淡雅的感觉。
- 亭榭:指的是亭子,古代建筑中的一种。
- 秋千:一种儿童游玩的器具,象征着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杏花:象征春天的花朵,花残则意指时光流逝与美好事物的失去。
- 愁肠:指忧愁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痛苦。
- 幽怨:内心的怨恨与不满,具有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宋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昭君怨(悼亡)》是在诗人经历了个人生活的重大变故后写成,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和难以释怀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伤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昭君怨(悼亡)》是一首充满浓厚愁苦气息的诗作,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开头“胧月黄昏亭榭”,勾勒出一种朦胧而又宁静的黄昏场景,这不仅为后面的情感渲染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接下来的“池上秋千初架”,则通过秋千的描写,唤起了诗人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
“燕子说春寒,杏花残”,这里的燕子与杏花构成了对比,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杏花的凋零则代表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泪断愁肠难断”,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难以自拔的痛苦。
全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幽怨几时休,泪还流”,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极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胧月黄昏亭榭:月光朦胧,黄昏时分,描绘出宁静的环境。
- 池上秋千初架:秋千刚架好,暗示着过去的欢乐时光。
- 燕子说春寒:燕子在低语春天的寒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又带有一丝寒冷。
- 杏花残:杏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泪断愁肠难断:流泪无法止住,愁苦的心情难以割舍。
- 往事总成幽怨:往日的回忆化为心中的幽怨。
- 幽怨几时休:这种幽怨何时才能结束呢?
- 泪还流:泪水依然流淌,表达了诗人深刻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与愁肠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燕子“说春寒”,赋予燕子以人的特性,增强了春天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无奈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胧月:象征着朦胧的情感与记忆。
- 秋千:代表着童年与欢乐,暗示着失去的快乐。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希望与生机。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是脆弱与短暂的象征。
- 泪水:代表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胧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朦胧的月光
C. 黑暗的夜晚
答案:B -
“泪断愁肠难断”中的“愁肠”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心情
B. 忧愁的心情
C. 生气的心情
答案:B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拟人
C.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展现了类似的悲伤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感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朱敦儒的《昭君怨(悼亡)》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前者是对家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逝去爱情的悼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