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甓分渠激磑轮,云喷馀溜下通津。莫辞满掬云湍碧,聊洒征夫缨上尘。
白话文翻译:
将砖石堆叠,分流渠水,激起磨轮转动,云雾般的余水喷涌而下,通向渡口。不要拒绝捧起这碧绿的急流,暂且用它来洗净征夫帽缨上的尘土。
注释:
- 叠甓(pì):堆叠的砖石。
- 分渠:分流的水渠。
- 激磑(wèi)轮:激起磨轮转动。磑,磨。
- 云喷馀溜:形容水流喷涌如云。
- 通津:通向渡口。
- 莫辞:不要拒绝。
- 满掬(jū):双手捧满。
- 云湍碧:形容水流急速而清澈。
- 征夫:远行的人。
- 缨上尘:帽缨上的尘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描绘了一幅溪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祁游历或任职期间,通过对溪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溪边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首句“叠甓分渠激磑轮”,以砖石堆叠、水渠分流、磨轮转动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次句“云喷馀溜下通津”,则通过云雾般的余水喷涌而下,通向渡口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流动感。后两句“莫辞满掬云湍碧,聊洒征夫缨上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叠甓”、“分渠”、“激磑轮”等动作,描绘了溪边的水利设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次句以“云喷馀溜”形容水流的喷涌,形象生动,“下通津”则指明了水流的方向,增添了诗意的流动感。
- 后两句通过“莫辞”、“满掬”、“云湍碧”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喷馀溜”将水流喷涌比喻为云雾,形象生动。
- 拟人:“莫辞满掬云湍碧”中的“莫辞”赋予了水流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溪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叠甓、分渠、激磑轮、云喷馀溜、通津、云湍碧、征夫缨上尘。
- 详细解释:叠甓和分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激磑轮和云喷馀溜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通津指明了水流的方向,云湍碧形容水流的清澈,征夫缨上尘则表达了旅途的劳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叠甓分渠激磑轮”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溪边的自然景观 B. 溪边的水利设施 C. 溪边的农田景象 答案:B
-
诗中“云喷馀溜下通津”中的“通津”指的是什么? A. 通向渡口 B. 通向城市 C. 通向山谷 答案:A
-
诗中“莫辞满掬云湍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旅途劳顿的厌倦 C. 对水流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宋祁的《冯家溪二首》与苏轼的《赤壁赋》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宋祁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苏轼的赋则更注重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