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鸠声》
时间: 2025-01-19 19:0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抢榆那识鹏程远。瞳瞳祇余朱眼。万里培风,千寻择木,未解昂头宵汉。营巢自懒。听传语阴晴,舌端多谩。绣羽华冠,一般文采最堪叹。纱窗午阴思倦。画帘开又掩。人在天半。驿柳沉烟,园花病雨,谁暖谁寒怎判。屏边枕畔。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却比流莺,更无情万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鹤在榆树上栖息,却不知鹏鸟的远大前程。它那明亮的眼睛仅仅是红色的,万里之遥的风景,千寻之高的树木,它仍未能昂首阔步地仰望星空。它懒于营巢,听着天阴天晴的变化,嘴角却多言无实。绣羽华冠的鸟儿,文采出众,令人赞叹。然而,在纱窗的午后阴影下,思绪变得疲惫,画帘一开一合。人正处于半空中,驿站的柳树烟雾缭绕,园中的花朵在雨中凋零,谁又能判断谁是温暖,谁是寒冷?在屏风边的枕头旁,正好梦中时,几声鸟鸣惊断了梦境。与流莺相比,这只鸟更加无情。
注释:
- 榆:一种树,常见于北方。
- 鹏程:比喻远大的前程。
- 瞳瞳:形容眼睛明亮。
- 朱眼:指红色的眼睛,诗中寓意不够深邃。
- 昂头宵汉:昂首仰望星空,形容壮志凌云。
- 绣羽华冠:形容鸟的美丽羽毛和华贵的外表。
- 驿柳沉烟:驿站的柳树在烟雾中显得朦胧。
- 园花病雨:意指园中的花因雨而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蘅,近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写鸟类的生活,隐喻人世间的无常与情感的疏离。
诗歌鉴赏:
《齐天乐·鸠声》通过描写鸟类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以鸟的视角出发,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渺小与无知,进一步引申至人类的无奈与迷茫。诗中“万里培风,千寻择木”的描写,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飞翔自由的渴望。接着“营巢自懒”,表现了对生活的懈怠与无力,暗含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后面的“纱窗午阴思倦”,则以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在生活压力下的疲惫与倦怠。诗句“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更如梦境般的转折,揭示了人们对美好愿景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鸟类的自由与人类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每句诗都传达出一种情感。首句揭示了对未来的渺小,接下来的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渺小感。诗中多处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射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如“绣羽华冠”象征美丽)、拟人(如“听传语阴晴”),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情感的疏离。
意象分析:
- 鹏程: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朱眼:暗示有限的视野与见识。
- 驿柳沉烟:象征人生旅途的迷茫与不确定。
- 园花病雨:传达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鹏程远”中的“鹏”指代什么? A. 远大的理想
B. 一种鸟类
C. 美丽的景色
D. 无奈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营巢自懒”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安逸与懒惰
C. 无奈与孤独
D. 对生活的热爱 -
“正好梦来时,数声惊断”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梦想的美好
B. 现实的残酷
C. 自由的向往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蘅的《齐天乐·鸠声》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在描写自然景象,但刘蘅更多表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