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河晓发》

时间: 2025-01-17 03:05:56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间。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榆河晓发
作者: 谢榛 〔明代〕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间。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白话文翻译:

晨曦照亮了群山,远远可以看到居庸关的身影。
云彩从三边的天际飘出,风声如万马奔腾般在耳畔回响。
征战的尘埃何时才能平息,古老的哨戍里又有几人常驻?
忽然想起曾经的放逐者,心中不禁感到惭愧,鬓发已斑白。

注释:

  • 朝晖:朝阳的光辉。
  •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是明长城的重要关口。
  • 云出三边外:指天空中的云彩从边远的地方飘出。
  • 风生万马间:形容风声如同成千上万的马在奔腾,气势磅礴。
  • 征尘:指战争带来的尘土和烦扰。
  • 古戍:古老的哨所或防御工事。
  • 弃繻者:指被放逐的人,常用以指代为政治原因被流放者。
  • 旅鬓斑:旅途中鬓发已白,形容年华流逝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号浩然,明代诗人,因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受到赞誉。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常融入对社会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榆河晓发》创作于明代,背景为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晨曦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自己对历史的感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榆河晓发》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战争和历史的深思的诗作。开篇“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壮丽画面,光辉照耀下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一种开阔而又深沉的情感。在接下来的“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中,诗人通过描绘云的飘动和风声的奔腾,将读者的情绪推向高潮,仿佛感受到战争的喧嚣与不安。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间。”则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诗人对战乱的反思使得整首诗愈加沉重。最后的“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更是点出了个人情感的困扰与历史的无情,诗人不仅在思考战争对社会的影响,也在自省人生的无奈与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晖开众山:晨光照耀下,山峦层层叠叠,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
  2. 遥见居庸关:远远可以看到历史的象征——居庸关,暗示着历史的厚重。
  3. 云出三边外:云彩从远方飘出,象征着战争的来临或时局的动荡。
  4. 风生万马间:强劲的风声如同万马奔腾,形象而有力地描绘出战争的气氛。
  5. 征尘何日静:对战争尘埃何时才能平息的疑问,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6. 古戍几人间:古老的哨所里,驻守者寥寥,反映了人心的惶恐与无奈。
  7. 忽忆弃繻者:想起曾被放逐的人,感受到历史的残酷。
  8. 空惭旅鬓斑:对自己的惭愧与岁月的叹息,点出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声比作“万马”,增强了气氛的紧迫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战争的冲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怀与对和平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时局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晖: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居庸关:历史的象征,代表着古代的防线与战争。
  • 云与风:象征着变化与动荡的社会局势。
  • 古戍:历史的见证,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弃繻者:象征着被历史遗忘的人,带有悲剧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朝晖开众山”中“朝晖”指的是: A. 夕阳
    B. 清晨的阳光
    C. 夜晚的星光
    D. 黄昏的余晖

  2. “云出三边外”中“三边”是指: A. 山的三面
    B. 国家边境的三面
    C. 云彩的三个方向
    D. 河流的三条支流

  3. 诗中“征尘何日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期待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未来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壮阔的气势与豪情壮志,与《榆河晓发》的沉重反思形成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对社会动荡的直接描绘,与谢榛的间接感伤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谢榛研究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