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
白话文翻译
伏着枕头思考无尽的事情,空旷的堂屋中秋夜显得格外深沉。
松树低垂,窗外的月光洒下,山中寂静,只有几户人家的砧板声。
老鹤与我同享这幽静的意境,寒风中的蒐集伴随着我苦苦吟唱。
百年人生的儿女情长,谁能理解我此刻的平静心境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伏枕:伏在枕头上,形容思考或入睡的状态。
- 无穷事:无尽的事情,指心中的烦恼或思虑。
- 虚堂:空旷的堂屋。
- 冷蒐:意为寒冷的空气中采集,暗指在清冷的环境中静思。
- 砧:砧板,打制食物的工具,常在夜晚发出声音。
- 百年儿女计:指人生中的种种计划与期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老鹤”常象征长寿与智慧,而“百年儿女计”则反映出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这些意象在古典文学中常常用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生于元末明初,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伏枕》可能是在一个秋夜,诗人独处于静谧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过往与未来的思索,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孤独与沉思的情感。
诗歌鉴赏
《伏枕》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而引人深思。全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秋夜,传达了人在孤独中对人生的思考。前两句以“伏枕无穷事”开篇,直接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沉重的心情。接下来的“虚堂秋夜深”,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氛围渲染得格外厚重。
诗中通过“松低半窗月”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月光透过低垂的松树洒落在窗边,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而“山静数家砧”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这些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其境,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两句引入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老鹤象征着长寿与智慧,诗人在此借助老鹤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将诗歌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目标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质问世人对自我内心的理解与认同。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枕无穷事:诗人躺在枕头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事情,暗示着内心的烦恼和思索。
- 虚堂秋夜深:空旷的堂屋中,秋夜显得格外深沉,渲染了孤独与沉思的氛围。
- 松低半窗月:松树低垂,窗外的月光透过,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山静数家砧:山中宁静,偶尔传来几户人家的砧板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老鹤同幽意:老鹤与我共享这幽静的意境,象征着智慧与长寿。
- 寒蒐伴苦吟:在寒冷的环境中,诗人伴随着自己的吟唱,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 百年儿女计:反思人生中的种种计划与情感,强调人生的复杂与深刻。
- 谁识向平心:质问世人,谁能理解我此刻的内心平静,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鹤”比作智慧与长寿的象征。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枕头:象征思考与内心的沉淀。
- 秋夜:代表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 松树: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宁静。
- 月光:代表孤独与宁静的美。
- 砧板声:生活的气息,增添人情味。
- 老鹤:智慧与长寿的象征,代表对自然的理解。
- 寒蒐:象征寒冷与思考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伏枕”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睡觉 B. 思考 C. 休息 -
“松低半窗月”中“半窗”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半开的窗 B. 半边窗外的月光 C. 半个窗户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
A. 老鹤 B. 秋夜 C. 砧板声
答案:
- B
- B
- A,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 谢榛《伏枕》与杜甫《秋夕》对比:
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谢榛的诗更侧重自我内心的思索与孤独,而杜甫则表现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谢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