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

时间: 2024-12-29 18:51:52

芙蕖香霭水云多,览胜新从学士过。

红艳晴薰霞作锦,冰绡寒伴玉为河。

如翻堕珥依仙渚,若浣明妆出素波。

欲采芳华劳远赠,秋风其奈独看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芙蕖
作者: 陆树声〔明代〕

芙蕖香霭水云多,
览胜新从学士过。
红艳晴薰霞作锦,
冰绡寒伴玉为河。
如翻堕珥依仙渚,
若浣明妆出素波。
欲采芳华劳远赠,
秋风其奈独看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夏时节的荷花,香气弥漫,水面和云彩交相辉映。诗人刚刚从学士那里游览归来。阳光下,鲜艳的荷花如同霞光织成的锦缎,清冷的荷叶与碧水相伴。犹如珍珠从仙女的海边落下,仿佛清洗妆容的女子从水波中走出。诗人想要采摘这份芳华,却因路途遥远而感到劳累,面对秋风,自己却只能独自观赏,感慨不已。

注释:

  • 芙蕖:指荷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 香霭:香气和烟雾,形容荷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 学士:古代称有才学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刚刚游览的朋友。
  • 红艳:形容荷花鲜红美丽。
  • 冰绡:指清凉的荷叶,给人以冰冷的感觉。
  • 落珥:指耳环,形容荷花的美丽。
  • 洗妆:用水清洗妆容,形容女子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树声,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其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个夏日的游玩过程中创作,诗人受到了荷花的美丽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陆树声的《芙蕖》是一首优雅而富有情感的诗,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描绘了夏日荷花的生动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感受。诗中“红艳晴薰霞作锦”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荷花的娇艳,更通过与阳光的交映,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夏日气息。

同时,诗人在对荷花的赞美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最后两句“欲采芳华劳远赠,秋风其奈独看何”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仿佛在叹息美丽的荷花虽然可望不可即,虽有遥不可及的美好,但最终只能是徒劳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芙蕖香霭水云多:描绘荷花的香气与水云相映成趣,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2. 览胜新从学士过:说明诗人刚刚游玩归来,带着对美景的记忆。
  3. 红艳晴薰霞作锦:荷花的艳丽在阳光下更显夺目,如同美丽的锦缎。
  4. 冰绡寒伴玉为河:荷叶清冷,与水面交相辉映,形成美丽的画面。
  5. 如翻堕珥依仙渚:比喻荷花的美丽,仿佛从仙女的耳环中掉落到水边。
  6. 若浣明妆出素波:形容荷花如同洗净妆容的女子,带出纯洁的气质。
  7. 欲采芳华劳远赠:诗人想要采摘这美丽的荷花,但路途遥远,感到疲惫。
  8. 秋风其奈独看何:面对秋风,诗人感到孤独无奈,只能独自欣赏这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翻堕珥”,将荷花比作耳环,形象生动。
  • 拟人:荷花被赋予了美丽的形象,仿佛在与人对话。
  • 对仗:对称的句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自然之美和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渴求却又无法得到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蕖:象征纯洁与高雅。
  • 水云:代表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红艳:象征活力与美丽。
  • 冰绡:象征清凉与洁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芙蕖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荷花
    • B. 菊花
    • C. 兰花
  2. 诗人想要采摘荷花,但是感到什么?

    • A. 开心
    • B. 疲惫
    • C.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秋风”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春天的美好
    •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感受。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身处时局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树声的《芙蕖》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两者都是描绘自然美景,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感受与孤独的情感,而后者则更强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常识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