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秋月歌题臧介眉卷》
时间: 2025-01-01 13:5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之可爱虽在水,有水无山非备美。人间好月是西湖,湖光即在山光里。三十年前湖上游,十度月圆湖外起。霜飘忽满六桥中,镜飞直印三潭底。四山隐映出楼台,百尺虚明见鳣鲔。是时丝竹在湖船,棹入琉璃水际天。闻歌或泊山边寺,煮茗遥深石上泉。君游与我谁先后,把卷沉思叹良久。何年高谢罗浮云,会须更买馀杭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秋月的美丽。诗人认为月光虽然在水面上显得可爱,但如果没有山,水也难以显得美丽。人间最美的月亮在西湖,湖光与山光交融在一起。三十年前,我曾在湖上游玩,十次圆月时分,湖外的景色也如同在眼前。霜雪飘落,映照着六桥,影像在三潭的水底清晰可见。四周的山峦映衬着楼台,百尺高的水面上清晰可见鳣鱼。那个时候,湖上的船只传来丝竹乐声,桨划入如琉璃般的水面,直抵天空。远处的寺庙传来歌声,山边的泉水中煮着茶。你我之间,谁先游玩过此地,我沉思良久,感叹不已。何年我能高歌谢绝浮云,何时才能再去买余杭的美酒。
注释:
- 月之可爱:月亮的美丽。
- 有水无山非备美:只有水没有山,景色就不完整。
- 湖光即在山光里:湖水的光辉与山的光辉融为一体。
- 十度月圆湖外起:十次圆月时,湖外的景色也很美。
- 镜飞直印三潭底:水面如镜,清晰地映照出三潭的底部。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湖光山色而闻名。
- 余杭:指余杭地区,以其美酒而著称,诗人对美酒的向往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约1570-1640)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诗词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秋季的晚上,诗人游览西湖时所作,体现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秋月歌题臧介眉卷》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秋夜的美丽景象。诗中,月光映照在湖水上,形成了如镜般的倒影,诗人以水与山的关系引入了西湖的独特魅力。通过回忆三十年前的游玩经历,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西湖景色的热爱,更渗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有水无山非备美”的哲理,强调了西湖的独特之处。诗中的“丝竹在湖船”、“棹入琉璃水际天”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时刻。最后,诗人抒发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之可爱虽在水:月亮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水面上。
- 有水无山非备美:如果缺少山,水的美丽就显得不完整。
- 人间好月是西湖:西湖是人间最美的地方。
- 湖光即在山光里:湖水的光辉与周围山光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对比:水与山的对比,强调西湖的独特之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西湖的湖光山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西湖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水:代表柔和与流动的生命。
- 山:象征着稳重与永恒。
- 舟:代表着自由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人间好月是哪里”?
- A. 西湖
- B. 黄山
- C. 太湖
- D. 东湖
-
诗中“霜飘忽满六桥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湖光即在山光里”是什么意思?
- A. 湖水的美与山的美是分开的
- B. 湖水的美与山的美是融为一体的
- C. 湖光不如山光美
- D. 山光不如湖光美
答案:
- A. 西湖
- C. 秋天
- B. 湖水的美与山的美是融为一体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光与水的美,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苏轼《水调歌头》:强调了对月的思考与人生哲理,与陈恭尹的景色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恭尹研究》
- 《西湖的诗与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