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面山光水一湖,烟中东指宋时都。
而今设问林和靖,定道孤山会不孤。
白话文翻译:
三面环山,湖水相连,烟雾缭绕中向东指向宋代的都城。如今我问林和靖(指林逋),孤山是否真的孤独?
注释:
- 三面:三面环绕,形容西湖被山环抱的地形。
- 山光水:山的景色和水的风光,形容西湖的自然美。
- 烟中:形容湖面烟雾缭绕的景象。
- 东指:向东方指去,指代宋朝的都城汴京(今开封)。
- 林和靖:指林逋,北宋诗人,以隐居生活和高洁情操著称,常常与“孤山”联系在一起。
- 孤山:西湖中的孤山,因其独立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弘历,清代乾隆皇帝,爱好诗词,尤其喜爱山水题材。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西湖游览期间,诗人借景抒情,感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表达对孤独与陪伴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孤独的哲理探讨。开篇的“三面山光水一湖”,一方面展示了西湖的优美景致,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接着“烟中东指宋时都”,诗人通过烟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在时光中游走,指向了历史的深处,令人联想到汴京的繁华与文化底蕴。
而“而今设问林和靖,定道孤山会不孤”,则是一种哲思的引导。诗人借问林逋,探讨孤独的意义,孤山作为历史的象征,是否真的孤单,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历史的追问,弘历在这里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他对人事变迁的敏感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面山光水一湖”: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强调湖泊的美丽与周围山峦的环抱。
- “烟中东指宋时都”:通过“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意境,连接了现实与历史。
- “而今设问林和靖”:诗人以林逋为引,提出对孤独的追问,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 “定道孤山会不孤”:对孤独的反思,暗示在孤独中或许也能找到与自然、历史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光水”,将自然景观比作一种诗意的画面。
- 对仗:如“山光水一湖”,展示了对称美。
- 拟人:通过设问,赋予历史人物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孤独的主题,表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山光水:象征自然之美,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
- 孤山:象征孤独,同时也代表着高洁与超脱,暗示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林和靖”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林逋
D. 白居易 -
“三面山光水一湖”中“湖”指的是哪里? A. 太湖
B. 西湖
C. 滇池
D. 南湖 -
诗中的“孤山”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热闹
D. 友谊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弘历的《西湖嬉春词六首》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弘历更倾向于历史的哲思,苏轼则更多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两首诗在意境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西湖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