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潩水桥边鸭子陂,楼台只在郡城西。烟波乍见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尽日无风横舴艋,有时经雨饮虹霓。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
白话文翻译:
在潩水桥旁的鸭子塘边,楼台仅在郡城的西侧。烟波浩渺,初见时令人心情愉快,然而岛屿的景象却让人迷失了方向。整天没有风,船只静静地停泊着,有时下过雨后还看见彩虹。为什么在如此近的地方却能让游人的心情各不相同呢?
注释:
- 潩水:潩水是一条小河,位于西湖的边上。
- 鸭子陂:指的是鸭子栖息的地方,这里描绘了自然风光。
- 楼台:指的是建筑物,多为古代的亭台楼阁。
- 郡城:指的是县城,在古代是行政管理的单位。
- 烟波:指水面上的烟雾和波纹,形容湖面如烟似雾的美景。
- 舴艋:古代的一种小船,多用于江河湖泊中。
- 虹霓:指的是雨后出现的彩虹,虹霓通常象征美好和希望。
- 咫尺尘埃:形容距离非常近,却仍有尘世的纷扰。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虹霓”一词常常在古诗中用以象征美好的事物与希望,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颢(1032年—1085年),字正叔,号存斋,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诗人,与弟弟程颐共创程氏理学,深受后世影响。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西湖风景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诗歌鉴赏:
程颢的《西湖》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观和游人的心情。开头两句通过对潩水桥和鸭子陂的描写,勾勒出西湖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第三句“烟波乍见心先快”则通过“烟波”这个意象,展现了西湖独特的气氛,令人心情愉悦;然而接下来的“岛屿将寻路欲迷”却揭示了自然之美与游人迷惘之间的矛盾,暗示了人们在美景面前往往会感到迷茫。
整首诗的情感流动自如,结尾以“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点明主题,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游人们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但各自的心境和情感却可能截然不同,这种对比让人深思。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仅仅是对西湖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程颢作为理学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潩水桥边鸭子陂: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显示出西湖的清幽。
- 楼台只在郡城西:指示了地理位置,增强了诗的现实感。
- 烟波乍见心先快:初见西湖美景,心情愉悦,这里运用了视觉的描写。
- 岛屿将寻路欲迷:描述了对美景的向往,但又感到迷惘,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
- 尽日无风横舴艋:静止的船只,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宁静。
- 有时经雨饮虹霓:雨后彩虹的出现,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事物。
- 如何咫尺尘埃地:质疑为何在接近的地方却能感到纷扰。
- 能使游人意不齐:指出游人们的不同心境,反映了人性多样性。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烟波”、“虹霓”等比喻,增强了诗的意象表现。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特征,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观,反映出人们在美好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心境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潩水:象征宁静与自然,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烟波:代表湖面的神秘与浩瀚,给人一种心境的宽广。
- 虹霓:象征美好与希望,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
- 舴艋:象征旅行与探索,代表了人们对美景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苏轼
- B. 程颢
- C. 李白
- D. 杜甫
-
“尽日无风横舴艋”一句中,横舴艋指的是?
- A. 船停在水面
- B. 船在航行
- C. 船被风吹动
- D. 船在岸边
-
诗中提到的“虹霓”象征着什么?
- A. 暴风雨
- B. 美好与希望
- C. 冷酷与孤独
- D. 历史的沉重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程颢的《西湖》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均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但程颢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理思考,而苏轼则更多表现了自我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程颢与程颐的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