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思归
作者: 曾丰 〔宋代〕
党论开危道,功臣发祸端。
未投彭泽绂,犹着外黄冠。
用是颜其厚,言之鼻似酸。
薄羹鲈脍好,归兴未应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党争开启了危险的道路,功臣们却引发了祸端。
尚未投身于彭泽的高洁之地,依然佩戴着外世的华丽头冠。
因此,面色虽然显得厚重,言辞却让人感到酸楚。
薄薄的羹汤和鲜美的鲈鱼,归心似箭却未能如愿到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党论:指政治派系的争论。
- 彭泽:指彭泽的酒,象征高洁的理想和生活。
- 绂:古代一种绸缎,象征高贵的身份。
- 外黄冠:指外界的华丽头冠,象征世俗的荣华。
- 颜:面色;厚:形容沉稳。
- 鼻似酸:形容心中不快,言辞不满。
- 薄羹鲈脍:指简单的鱼羹,象征朴素的生活。
- 归兴未应阑:归家之心未能止息。
典故解析:
- 彭泽之酒:出自《左传》,指陶渊明的名篇《饮酒》中的理想归宿,象征志士之所向往的高洁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达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风格沉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政治动荡时期,诗人以个人的感受映射社会的危机,表达对归乡的渴望与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南浦思归》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归乡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的苦闷。首联通过“党论开危道,功臣发祸端”展现出对政治派系争斗的失望,暗示着这种争斗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接着,诗人以“未投彭泽绂”自喻,虽然尚未回归理想的生活,但依旧被外界的繁华所困扰,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中间两句“用是颜其厚,言之鼻似酸”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外表看似沉稳,但心中却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种情感通过“薄羹鲈脍好,归兴未应阑”得到了升华,诗人在简单的饮食中找到了归属感,却又因归心似箭而感到无奈。
整首诗以归家的渴望为线索,穿插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状的无奈,展现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党论开危道:政治斗争开启了危险的道路。
- 功臣发祸端:有功之人反而引发了祸患。
- 未投彭泽绂:还未能归于理想的高洁生活。
- 犹着外黄冠:仍然被外界的华丽所困。
- 用是颜其厚:虽然面色沉稳,但内心不安。
- 言之鼻似酸:言辞中流露出不满与酸楚。
- 薄羹鲈脍好:简单的饮食却让人感到温暖。
- 归兴未应阑:归家的心情却依然无法平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党论开危道,功臣发祸端”,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薄羹鲈脍”象征朴素的生活,体现对归乡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归宿的渴望,既有对政治斗争的反思,也有对归乡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党论:象征政治斗争与纷争。
- 彭泽:象征理想、归属与高洁生活。
- 薄羹鲈脍:象征朴素的生活和内心的满足感。
- 黄冠:象征外界的华丽与世俗的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党论开危道”中的“党论”指什么?
A. 政治派系的争论
B. 文学讨论
C. 家庭纷争 -
“薄羹鲈脍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奢华生活的追求
B. 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C. 对他人的羡慕 -
诗中提到的“彭泽”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高洁的理想生活
C. 追求名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
诗词对比:
- 曾丰《南浦思归》与陶渊明《饮酒》:两者都渴望理想生活,但曾丰更多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挣扎,而陶渊明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