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朱藤,用张春水韵》
时间: 2025-01-19 21:25: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架满庭芳,嫩晴天隐映多罗窗晓。
璎珞一团云,蜂声闹苔上凤靴人扫。
玲珑透雨,淡阴筛出明珠小。
描取影儿钗索外,胡蝶乱依芳草。
悬来串串春心,秋千下又数,花风过了。
寒食絮香羹,搀芳处吹得沈郎钱到。
东华梦渺。金风亭长书幮悄。
何地龙蛇蟠瘦骨,前代紫金鱼少。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松架子上盛满了芳香,清晨的阳光透过多罗窗洒下。
一团璎珞似的云彩,蜂鸣声在苔藓上,踏着凤靴的人在打扫。
雨水透过玲珑的窗户,淡淡的阴影筛下明珠似的小光点。
描绘那影子,钗索以外,蝴蝶在芳草间纷飞。
春心如串串珍珠悬挂,秋千下又数着花风经过。
寒食节的香絮和羹汤,让人想起沈郎的情谊。
东华之梦渺茫,金风中亭长书信静悄。
哪里有龙蛇缠绕的瘦骨,前朝的紫金鱼已不见踪影。
注释:
- 松架:松树搭成的架子,古代庭院中常用的装饰。
- 多罗窗:一种窗式,常用于古代建筑,装饰华美。
- 璎珞:华丽的饰物,这里比作美丽的云。
- 蜂声:指蜜蜂的声音,形象生动。
- 玲珑透雨:形容景物的玲珑剔透,雨水的映衬。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强调追思先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约1665-1730),清代诗人,字君杰,号梦阮,擅长诗词与书画,作品多表现田园风光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南浦》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反映了生活的美好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南浦》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清晨庭院的生机与宁静。诗中松架、雨水、春心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空间。尤其在“蜂声闹苔上凤靴人扫”一句中,生动地描绘了早春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优雅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东华梦渺”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对景物的描绘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寄托,使得整个作品在轻盈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架满庭芳:松树架设在庭院中,散发出芳香。
- 嫩晴天隐映多罗窗晓:清晨的阳光透过美丽的窗户,显得格外娇嫩。
- 璎珞一团云:用璎珞的华美比喻云彩的美丽。
- 蜂声闹苔上凤靴人扫:蜂鸣声在苔藓上,描绘人物的日常活动。
- 玲珑透雨,淡阴筛出明珠小:雨水透过窗户,形成细腻的光影。
- 描取影儿钗索外,胡蝶乱依芳草:描绘影像与蝴蝶在草间飞舞的美丽场景。
- 悬来串串春心,秋千下又数,花风过了:春天的心情如同串串珍珠,秋千下依旧感受花风的轻盈。
- 寒食絮香羹,搀芳处吹得沈郎钱到:寒食节的气息与对沈郎的思念交织。
- 东华梦渺:对未来的梦境感到渺茫。
- 金风亭长书幮悄:金风中的亭子传来书信的静谧。
- 何地龙蛇蟠瘦骨:探问何处有龙蛇缠绕,表现对历史的追思。
- 前代紫金鱼少:感慨往昔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璎珞”比喻云彩,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蜂声以生命,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寒食絮香羹,搀芳处吹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庭院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松架:象征宁静与自然。
- 蜂声:表示生命的活力。
- 春心:表现对美好感情的向往。
- 寒食:代表传统文化与对逝者的怀念。
- 东华梦:体现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 D. 春节
-
“玲珑透雨”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雨后的清新
- B. 细腻的光影
- C. 暴风雨的来临
- D. 雪花飞舞
-
诗中的“东华梦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渴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时光的迷茫
-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注重个体情感与孤独。
- 《春望》:反映了对国家与历史的忧虑,与《南浦》在主题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