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跑泉》

时间: 2025-01-01 12:53:43

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意思解释

虎跑泉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白话文翻译:

在东峰之上耸立的石塔,远远望去,仿佛一位苍老的智者初次到来,令人仰慕。
老虎移开泉眼,以便让人们顺着脚步而行;龙在泉水中翻腾,激起浪花,似乎在为人们拍掌欢呼。
直到今天,游人们在泉水中洗涤之后,躺着听那空阶上水声环绕的响亮。
所以知道这位老者和这泉水一样,不应被视作人间的来去匆匆。


注释:

字词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耸而直立。
  • 石塔:用石头建造的塔,通常是佛教或道教的标志。
  • 此老:指代泉水,隐喻自然的智慧。
  • 灌濯:洗涤,浸泡。
  • 环玦响:指水声环绕有如玉玦相击的声音。

典故解析:

  • 虎跑泉:位于杭州,是著名的泉水,以其清澈的水质和美丽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亦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虎跑泉》创作于苏轼任职杭州期间,期间他对当地的自然景观与文化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借以表达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苏轼的《虎跑泉》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与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虎跑泉的景色,表达了自然界的灵动和智慧。首联“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描绘了高耸的石塔,仿佛一位智者,令人崇敬;而“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拟人化,表现出自然的活力与神秘。最后两句“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哲思,强调自然的恒久与人世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自然、珍惜当下。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亭亭石塔东峰上:描绘东峰上的石塔,形象高耸,体现出一种崇高的气势。
  2. 此老初来百神仰:将石塔比作一位老者,暗示其智慧与神秘,吸引众神仰望。
  3. 虎移泉眼趁行脚:老虎象征着自然力量,泉眼因人而动,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活力。
  4. 龙作浪花供抚掌:龙在水中翻腾,象征着灵动与神秘,表现出泉水的生机。
  5. 至今游人灌濯罢:游人洗涤身心,感受泉水的清澈。
  6. 卧听空阶环玦响:躺在空荡的台阶上,听着水声的回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7. 故知此老如此泉:通过泉水的性质,理解老者的智慧。
  8. 莫作人间去来想:告诫人们不要只以世俗的眼光看待自然和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塔比作老者,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泉水被赋予了老虎和龙的特性,表现出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如“虎移泉眼,龙作浪花”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虎跑泉的自然景观,探讨了自然的智慧与人类的短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塔:象征着高尚与智慧。
  • 老虎:象征力量与活力。
  • :象征神秘与灵动。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亭石塔”指的是什么? a) 一座高山
    b) 一位老者
    c) 一座石塔
    d) 一片森林

  2. “虎移泉眼”中,虎象征什么? a) 力量
    b) 温柔
    c) 智慧
    d) 遥远

  3.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人生短暂
    b) 自然永恒
    c) 生活艰难
    d) 友情珍贵

答案:

  1. c) 一座石塔
  2. a) 力量
  3. b) 自然永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苏轼的《虎跑泉》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