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记得桂林临别,劝师紧闭禅关。
又被如来牵率,未容高卧云山。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在桂林分别时,劝导我的师父要紧闭禅关。
然而又被如来牵引,不能在云山之中高卧安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林:地名,位于中国广西省,以山水景色著称。
- 临别:临近分别的时候。
- 劝:劝告,劝导。
- 师:指师父,这里是指佛教中的导师。
- 禅关:指禅宗的关口或心门,意指要专注于修行。
- 如来:佛教中的尊称,指释迦牟尼佛。
- 牵率:牵引,带领。
- 高卧:安静地休息或入睡。
- 云山:指高山和云雾,象征隐逸的境界。
典故解析:
- "如来牵率"源于佛教的思想,表示佛的引导和教诲。这里暗示个人在修行过程中受到佛教思想的牵引,无法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景阳,号仰天,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福岩再过公安赠行》写于诗人离别桂林之际,表达了他对修行的思考与对师长的尊重。诗中反映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执着与向往,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挣扎。开头提到“桂林临别”,即刻引入了离别的情景,带有一种哀愁与无奈。诗人对师父的劝导,体现了他对修行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渴望高卧云山,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被“如来”牵引,无法摆脱修行的束缚。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整首诗,形成了深刻的思考。
诗中“未容高卧云山”的表述,表现了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而“如来牵率”则暗示了修行的责任与使命感。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主题,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桂林临别:回忆起自己在桂林与师父分别的情景,展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 劝师紧闭禅关:劝导师父专注修行,表明对禅宗修行的重视。
- 又被如来牵率:暗示自己因修行而被佛教的教义所引导。
- 未容高卧云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却又无奈于修行的束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临别”与“紧闭”、“牵率”与“高卧”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修行比作“高卧云山”,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对离别、修行和内心挣扎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林: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离别的愁苦。
- 禅关:修行的关口,象征心灵的探索与追求。
- 如来:佛教的象征,代表智慧与引导。
- 云山:理想的境界,象征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心灵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哪个宗教的概念?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
诗中“未容高卧云山”的意思是什么?
A. 享受生活
B. 无法安宁
C. 追求财富
D. 远离尘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福岩再过公安赠行》与杜甫的《登高》都有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但李曾伯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追求,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相互呼应,但各有侧重,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