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圣贤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己较量。
微生喜以佞面诋,臧氏恶非礼所当。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
白话文翻译
孟子不愿意与伊尹相比,仲尼才可以期待文王的风范。
圣贤自有其深厚的内涵,而庸俗之人却总拿自己与圣贤相提并论。
微生喜借助谄媚的面孔来抨击别人,臧氏则因非礼而受到谴责。
可惜这两位对自己没有足够的重视,何必去在意他人的评判?
注释
- 孟子:指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 伊尹:商朝的贤臣,以辅佐文王而闻名。
- 仲尼:指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
- 文王:指周文王,周朝的开创者之一。
- 微生喜:指微生氏,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因谄媚而受到批评。
- 臧氏:可能指臧荼,因非礼而受到指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精通古文,诗作风格清新、典雅,擅长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圣贤与庸俗之人之间的对比,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较为简单,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诗人在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中的“孟子”和“伊尹”代表了真正的贤者,而“庸俗”则象征了不自量力的常人。通过这种对比,王令不仅表现出对古代贤者的崇敬,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提到的“微生喜”和“臧氏”,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显示出不屑于依靠谄媚和非礼之人。整首诗透过对历史的反思,让人意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珍惜自己的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孟子不肯比伊尹:孟子自觉其圣德,不愿与伊尹相提并论,显示出他的自信和自重。
- 仲尼方可期文王:只有孔子才能期待有如文王那样的德行,强调孔子的伟大。
- 圣贤自得固厚重:真正的圣贤内心深厚,不需要外界的赞誉来证明自己。
- 庸俗始以己较量:庸俗之人往往只会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
- 微生喜以佞面诋:微生喜以谄媚的态度来攻击他人,表明其卑鄙。
- 臧氏恶非礼所当:臧氏因非礼受责,显示道德失范的后果。
- 惜哉二子不自重:可惜这两位不懂得珍惜自己。
- 以人可否何不详:为何要在意他人的评价?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通过“圣贤”与“庸俗”的对立,突出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同时,诗句中的历史人物引入也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我修养和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警醒人们要珍惜自我,不要随波逐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孟子:象征智慧与德行。
- 伊尹:象征辅佐和贤能。
- 仲尼:象征教育与文化。
- 文王: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微生喜:象征谄媚与卑劣。
- 臧氏:象征道德失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孟子与哪位历史人物作比较?
- A. 伊尹
- B. 文王
- C. 仲尼
- D. 微生喜
-
诗中提到的“庸俗”指的是?
- A. 有德之人
- B. 不自量力的人
- C. 历史人物
- D. 圣贤
-
诗的主题思想是?
- A. 追求名利
- B. 重要性自我修养
- C. 批评古人
- D. 赞美谄媚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及时行乐,而王令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认知,两者在价值观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