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白话文翻译:
在西州的路上泪水已流尽,碑石上留有他在岘首的名字。
我在山上买下荔枝,准备在园中种植黄精。
每到一个登高的地方,仍然怀疑是自己的步伐声。
他是堂堂的真正宰相,天怎么忍心让他离开这美好的城市呢?
注释:
- 泪尽:泪水流尽,形容悲伤至极。
- 西州路:指通往西州的路,可能是指送别或追思的路。
- 碑留岘首名:岘首是地名,碑是指墓碑,意指他已去世,留下的名字。
- 买山缘荔子:在山边买下荔枝,可能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 黄精:一种药草,象征养生和安宁。
- 登临地:高处的地方,爬上去可以俯视。
- 犹疑步履声:仍然怀疑是自己的脚步声,带有不安和怀念之情。
- 堂堂真汉相:形容故人是正直且有作为的宰相。
- 天忍閟佳城:天怎么忍心让他离开美好的城市,表达了对故人的不舍和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骏,号云山,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著称,尤其擅长写怀人诗和咏物诗。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元干为悼念李公而作。李公是当时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因其正直和才能受到广泛尊重。诗作表达了对李公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理想和友人情谊的执着。
诗歌鉴赏:
《挽少师相国李公》是一首悼亡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泪尽西州路”便以悲痛的情绪开篇,西州路不仅是送别的通道,也是心灵的归宿。诗人用“碑留岘首名”来强调李公的名声和影响,纪念其在世时的辉煌。
接下来的“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寄情,荔枝和黄精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暗示诗人希望在悲痛中寻求慰藉。转而“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仿佛在每一个高处都能听见朋友的足音,唤起对李公的无尽思念。
最后一句“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更是情感的高潮,李公的伟大与正直使得诗人感到无比惋惜,直言天道何以让如此英才离去,展现了诗人对李公的高度评价和对社会人才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友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尽西州路:表达了诗人在送别过程中因悲痛而流尽眼泪,西州路象征着离别的痛楚。
- 碑留岘首名:指李公的名声将永垂不朽,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标志着他的存在仍在。
- 买山缘荔子:在山边购置荔枝,寓意对故人的怀念和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为圃养黄精:意指在故乡耕作,象征着对生命的珍视与追求。
- 所至登临地:每到一个高地,诗人都在回忆李公,暗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 犹疑步履声:对脚步声的犹豫,表达了内心的纠结和对李公的怀念。
- 堂堂真汉相:对李公的高度赞誉,突显其正直和才能。
- 天忍閟佳城:感叹天道无情,才子离去,表达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尽”比喻悲痛的极致。
- 拟人:如“犹疑步履声”,使得声音具有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李公的怀念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人才流失的忧虑。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寄托对李公的敬仰与哀悼,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象征悲伤与怀念。
- 碑:象征永恒的记忆与名声。
- 荔子:象征美好与生机。
- 黄精:象征养生与安宁。
- 步履声:象征思念与追忆。
- 汉相:象征理想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碑”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逝去的名声
C. 朋友的离去
D. 自然的美丽 -
“泪尽西州路”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怀念 -
“堂堂真汉相”中“真汉相”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李公
C. 诗人
D. 皇帝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夜泊牛津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惋惜,情感真挚,两者都透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则在离别中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
这些参考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