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

时间: 2025-01-06 15:36:30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意思解释

塞上曲二首

原文展示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白话文翻译

军营中频繁地收到降书,我手握利剑在万里之外自由驰骋。
汉朝的开国皇帝虚夸了娄敬的谋略,却把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单于。
汉家的旗帜覆盖了阴山,不让胡人的马匹返回。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长久报效国家,何必为了这一生而入玉门关呢?

注释

  • 军门:指军营的门口,常用于形容军事活动的场合。
  • 降书:指敌方投降的书信。
  • 一剑横行:形容凭借一把剑在外征战,意指勇猛无畏。
  • 汉祖: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 娄敬:汉朝著名谋士。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称号。
  • 旌帜:军旗,象征军队的力量和威望。
  • 胡儿:指胡人,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 玉门关:古代边关,象征着西域的出入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35年-约公元790年),字景仁,号孟琦,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作品以描写边塞和战争为主,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多次与匈奴发生战争之时,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战争的思考。

诗歌鉴赏

《塞上曲二首》展现了戴叔伦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军门的紧迫气氛和征战的豪情,表达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捐躯的决心。开头两句以“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余”展示了战场的紧张和士兵的豪情,营造出一种壮烈而悲壮的氛围。接着提到汉祖虚夸娄敬的谋略,表明对政治的反思,而将公主嫁给敌人则反映出当时政治的无奈和复杂。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希望能为国长存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战斗的渴望,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特征,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思考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军门频纳受降书:军营频繁地收到敌方的降书,说明战争的形势已经转变。
  • 一剑横行万里余:手握利剑,象征着士兵的勇敢与自由。
  • 汉祖谩夸娄敬策:汉朝的开国皇帝对娄敬的才智过于夸大,暗含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
  • 却将公主嫁单于:政治联姻的无奈,表现出国家利益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 汉家旌帜满阴山:汉朝的军队已经覆盖了阴山,显示出军队的强大。
  • 不遣胡儿匹马还:不让敌军的马匹返回,展现出战争的残酷。
  • 愿得此身长报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情怀。
  • 何须生入玉门关:表达出为国捐躯的决心,不必为个人生死而顾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军门”与“玉门”,“汉家”与“胡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万里余”,夸大了士兵的勇猛,突出了其豪情。
  • 比喻:将“公主嫁单于”比喻为国家利益的妥协,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士兵的心境,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深思,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军门:象征着战争与动乱。
  • :代表勇气与战斗精神。
  • 旌帜:象征着国家的威望与力量。
  • 胡儿:象征敌人,涵盖了对外族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祖”指的是哪位皇帝?

    • A. 刘邦
    • B. 汉武帝
    • C. 汉昭帝
    • D. 汉宣帝
  2. “愿得此身长报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私
    • B. 忧愁
    • C. 忠诚
    • D. 平静
  3. “公主嫁单于”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现象?

    • A. 战争的胜利
    • B. 政治联姻
    • C. 文化交流
    • D. 贸易往来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表现出对士人豪情的赞美。
  • 《将进酒》:以饮酒作乐为主旨,反映出与《塞上曲》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